Remove ads
1794年创建的一所学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等师范学院(法语: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也译作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巴黎高师(ENS Paris或Normale sup或ENS Ulm),位于巴黎乌尔姆路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它是世界上高等师范学校中最古老的一所。如同国家行政学院,巴黎高师也没有颁发学位的权利,学生必须透过合作大学的注册学籍,来取得该大学颁发的学位。现为巴黎文理大学的成员之一。
高等师范学院 | |||
---|---|---|---|
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 PSL | |||
其他名字 | Normale sup', ENS Ulm, Ulm, ENS Paris, ENS | ||
创办时间 | 1794年[1] | ||
学校类型 | 高等师范学校(非正式) 大学校 公立科学、文化、专业性机构(行政)[2] | ||
预算 | $130m[3] | ||
校长 | 马克·梅扎尔 主席:皮埃尔-路易·利翁[4] | ||
教师人数 | 1400人[3](630名助教、170名教授和58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 ||
学生人数 | 2400人[3] | ||
本科生人数 | 300人[3] | ||
研究生人数 | 1400人[3] | ||
博士生人数 | 700人[3] | ||
校址 | 法国巴黎五区、乌尔姆路 | ||
校区 | 市区 | ||
代表色 | 紫色 | ||
隶属 | 巴黎文理大学 大学校会议 | ||
网站 | ens.psl.eu | ||
|
拥有法国国籍并通过竞考入学的学生可获得准公务员身份(法语:Fonctionnaire-stagiaire),并享有公务员津贴。同时也负有十年义务,除在学校就读的四年之外,毕业后还需服务于公共单位至少六年。可以是为法国或另一欧盟国政府及国有企业服务,或是直接为欧盟工作,亦可在高等教育机构或是研究机构服务。最后一种情形下并无机构所在国家的限制。每年需向高师报备其义务履行情形,如不能履约则须支付补偿款。[5]
ENS位于巴黎第五区的乌尔姆路,受法国高等教育部部长直接管理[注 1]。物理学家马克·梅扎尔于2012年接替了哲学家莫妮克·坎托-斯佩伯担任校长[注 2]。其学生和校友被称为“高师人”(normaliens),Normalien一词通常是指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新老“学生”,即学校章程中指明的、通过口试和笔试选拔的学生[6]。高师里还有一些通过审核材料而选拔的“自由听课生”[7],传统上,他们不包含在Normalien之列,一般所谓“高师人”,仅指那些具有准公务员身份的学生(法语:Normalien élève),通常外国学生也不在高师人之列。唯近年来校方将材料选拔录取的“自由听课生”(法语:Auditeurs libres)改称为“师范学生”(法语:Normalien étudiant)[8]。
一般高师人毕业后多任教职,学校1987年8月26日的章程中写到,“通过高水准的科学与文化教育,学校培养的学生将从事基础或应用科学的研究、大学、预科班、中学的教学,以及国家、地方、公共机构或企业的行政管理”。截至2019年10月,共有22位校友及教职工获得诺贝尔奖、14位获得菲尔兹奖。
作为高等师范学校网络的起源[注 3],坐落在乌尔姆路上的这所学校如今已跻身欧洲最负盛名的教育机构之列[9][注 4]。学校通过全国最富选拔性的竞考之一——大学校竞考来录取新生,同时也招收国际学生[11][注 5]。
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94年。当时,在公共教育委员会(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委员拉卡纳尔和伽拉倡导下, 国民公会颁布法令,宣布建立“共和历三年”师范学校。雾月9日的法令宣布:
虽然这所学校很快就被关闭了,但它曾聚集了一批杰出的、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教师,比如科学家蒙日、范德蒙德、道本顿、贝托莱,作家、哲学家圣-皮埃尔、沃尔涅。共和历三年的经验为1808年的新学校提供范例。
拿破仑在1808年5月17日颁布法令,宣布要在法国帝国大学内部建立一所“寄宿制师范学校”,以“培养学员在文学和科学上的教学艺术”。学校于1810年开放,位于原普莱西中学内(现已并入路易勒格朗中学)。当时,每届学生规模还很小,模仿军规而制定的校规非常严格,学生必须穿着制服。1814年,学校搬迁到了圣灵修会的建筑里。一直到1818年,学校都没有设立入学竞考,学生都是由学区视察员根据高中学习成绩选拔。1822年9月8日,因为被视为是自由主义思想的中心,学校被德尼·弗雷西努(时任法国大学总监)勒令停办。
根据1826年3月9日的一条法令,一所“预科学校”在路易勒格朗中学的地址上建立起来,1828年后,学校的地址改在了普莱西中学内。学校没有中断的历史就是从这时(1826年)开始的。在七月革命时期(1830年),“预科学校”依据路易-菲利普的命令改名为“师范学校”,这个名字参照了共和历三年师范学校。1845年,随着一批基础教育师范学校的建立,学校被重新命名为“高等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搬到新地址——巴黎第五区乌尔姆路上是在1847年11月4日,这次搬迁是1841年4月24日法律决定的。如今学校仍位于这个地址,但校园已经被后来的建筑扩大了,特别是1937年建造的位于洛蒙路的实验科学楼。
1903年,高等师范学校被并入巴黎大学[13],直到1954年,学校才成为独立法人,并取得了财政上的独立。1962年,乔治·蓬皮杜总理签署法令确认了学校的科学研究使命。但接下来的几年对学校来说十分艰难,高师被戴高乐主义的当局视为异议者,在1971年,还曾被一些毛主义小组占领。
现在的高等师范学校是1985年由原高等师范学校和1881年成立的原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塞夫勒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注 6]合并[14]而成。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是法国高等师范学校集团的倡导者和组建者(法国高师成员包括: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卡尚高等师范学校,和里昂高等师范学校)。
高等师范学校的一个特点是文科和理科的比重相当。因此,学校被分为“文”(人文与社会科学)与“理”(精确科学与生命科学)两科,每科设有一名教学主任和一名副主任。国际战略指导委员会(COSI)和科学顾问委员会(CS)为两科共有。
学校被分为14个教学研究系。与这些系关联的有35个混合研究单位,与它们合作的科研中心有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国家健康与医药研究所(INSERM)、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国家教学研究院(INRP)。
除了这些系以外,学校还设有外国语言文化专区(ECLA)、语言实验室,以及一些跨学科组织,如环境与社会教学研究中心(CERES-ERT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历史与科学哲学小组(CHPS)。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与巴黎一些大学联系紧密,它是巴黎大学联盟的创立者之一。学校加入了数个先进专题研究网络(RTRA),如巴黎数学基金会、皮埃尔-吉勒·德热纳研究基金会、巴黎-法兰西岛先进科学研究院(IEA)。同时作为大学主席联席会议(CPU)和大学校联席会议(CGE)的成员,高等师范学校与大学校和大学都紧密相连:学校的选拔性招生是与其他大学校共同进行的,而学校全部的教育、科研、硕士与博士的培养都是和大学合作完成的。无论是物理、经济还是科学哲学,学校所有博士院都是与其他大学和机构合作运行的。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