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尼可拉斯·爱德华·凯夫AO(英语:Nicholas Edward Cave,1957年9月22日),澳大利亚男歌手、词曲作家、编剧、演员、小说家和作曲家,凭借其男中音嗓音以及在摇滚乐团尼克·凯夫与坏种子英语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担任主唱而闻名,凯夫的音乐以对情感的强烈影响及死亡、宗教、爱情和暴力的抒情痴迷为特色。[2]


事实速览 尼克·凯夫Nick CaveAO, 男歌手 ...
尼克·凯夫
Nick Cave
凯夫于2009年
男歌手
出生
尼可拉斯·爱德华·凯夫
Nicholas Edward Cave

(1957-09-22) 1957年9月22日67岁)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沃勒克纳比英语Warracknabeal
职业
  • 歌手
  • 词曲作家
  • 编剧
  • 演员
  • 作曲家
  • 小说家
配偶
  • 薇薇安·卡内罗
    1990年结婚—1996年离婚)
  • 苏茜·比克
    1999年结婚)
儿女4
活跃年代1973年至今
音乐生涯
音乐类型
演奏乐器
唱片公司
网站nickcave.com
相关团体
关闭

音乐生涯

早期生活

尼克·凯夫1957年9月22日出生于维多利亚州的一座乡村小镇沃勒克纳比英语Warracknabeal,是黛温·凯夫(Dawn Cave,娘家姓崔德威尔)和柯林·法兰克·凯夫(Colin Frank Cave)的儿子[3][4]。童年住在沃勒克纳比,然后住在维多利亚农村的旺加拉塔。父亲在当地的技校教英语和数学;母亲是凯夫就读高中的图书管理员。[5]父亲从小就向他介绍了如《罪与罚》、《罗莉塔》等文学名著[6],更组织了第一届澳大利亚丛林大盗座谈会,凯夫就此迷恋上了奈德·凯利[7][8]。在哥哥的帮助下,凯夫成为了诸如深红之王平克·弗洛伊德杰叟罗图乐团等前卫摇滚乐团的粉丝[9],而儿时女友则将他介绍给了李欧纳·柯恩,后者后来被他描述为“业界最伟大的词曲作家”[10]

凯夫9岁时加入旺加拉塔圣三一大教堂英语Anglican Diocese of Wangaratta的合唱团[3]。13岁时被旺加拉塔高中英语Wangaratta High School开除[6]。1970年,他与家人搬到墨尔本郊区的穆鲁比纳英语Murrumbeena, Victoria,成为考菲尔德文法学校的寄宿生以及之后的正式学生[5]。当他19岁时,父亲在一场车祸中丧生;母亲在将因盗窃罪而被关押在警察局的凯夫从圣基尔达带出来后,告知了父亲的死讯。他后来回忆说,父亲“在我生命中最迷茫的时候去世了”、“我的生活被失去父亲这件事陷入醉生梦死,连讲出来的话都需要梳理一遍。”[6]

中学毕业后,凯夫1976年在考菲尔德理工学院英语Monash University, Caulfield campus学习绘画,但次年辍学去追求音乐[11]。离开艺术学校时,他也开始吸食海洛因[12]

凯夫在墨尔本节日大厅英语Festival Hall (Melbourne)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场音乐会。演出者包括曼弗雷德·曼恩英语Manfred Mann深紫自由乐团英语Free (band)。凯夫回忆说:“记得当我坐在那时,身体仿佛被声音穿透。”[11]1977年初,他第一次看到了澳大利亚庞克摇滚乐团电波飞鸟侠乐队圣徒乐团英语The Saints (Australian band)的现场演出。凯夫特别受到后者乐团表演的启发,称自己离开会场时是“完全不同的人”。[13]


Remove ads

早期及生日派对乐团时期(1973-1983)

主条目:生日派对乐团英语the Birthday Party

凯夫在1973年与考菲尔德理工学院的其他学生组建了乐团。乐团除了由他作为主唱,还包括米克·哈维英语Mick Harvey(吉他手),菲尔·卡弗特英语Phill Calvert(鼓手)等其他学生。他们翻唱的曲目大多来自于卢·里德大卫·鲍威埃利斯·库珀罗西音乐等乐团。 不久之后,乐团成员减少至四人,贝斯手更换为凯夫的好友特雷西·佩弗英语Tracy Pew。从学校毕业之后,他们改名为邻家男孩乐团(The Boys Next Door),并开始演出多数为原创的庞克摇滚作品。在1978年,吉他手罗兰·S·霍华德英语Rowland S. Howard加入乐团。

尼克·凯夫与坏种子时期

主条目:尼克·凯夫与坏种子英语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

个人生活

凯夫1980年离开澳大利亚。在伦敦、柏林和圣保罗短暂居住后,2000年代初移居英国布莱顿伊恩·福赛斯和珍·波拉德英语Iain Forsyth and Jane Pollard执导了一部关于凯夫生平的电影《地球两万天》,于2014年年中上映,也就是他57岁生日前不久。凯夫本人也参与了编剧。[14]

2017年,凯夫告诉《GQ》杂志,自从他15岁的儿子亚瑟(Arthur)于2016年意外去世后,他和家人认为“这里很难再住下去”,于是正考虑从布莱顿搬到美国洛杉矶[15]。2020年底,当地文章报导了他在布莱顿地区的活动和住所,表明他仍未搬走[16][17]

他也现身于2020年的短纪录片《我想要一切英语2 (Sneaky Sound System album)》中;拉里·史罗曼英语Larry Sloman在其中记录了对亚瑟的敬意。[18]2020年6月,《比善良更陌生:尼克·凯夫展》(Stranger Than Kindness: The Nick Cave Exhibition)在哥本哈根丹麦皇家图书馆举行了全球首办。该展览展示了凯夫的生平和作品,由艺术家本人共同策划。[19]

Remove ads

延伸阅读

  • Bad Seed: A Biography of Nick Cave, Ian Johnston (1997) ISBN 0-316-90833-9
  • The Life and Music of Nick Cave: An Illustrated Biography, Maximilian Dax & Johannes Beck (1999) ISBN 3-931126-27-7
  • Liner notes to the CDs Original Seeds英语Original Seeds: Songs that inspired 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 Kim Beissel (1998 & 2004), Rubber Records
  • Kicking Against the Pricks: An Armchair Guide to Nick Cave, Amy Hanson (2005), ISBN 1-900924-96-X
  • Nick Cave Stories, Janine Barrand (2007) ISBN 978-0-9757406-9-9
  • Cultural Seeds: Essays on the Work of Nick Cave, eds. Karen Welberry and Tanya Dalziell (2009) ISBN 0-7546-6395-7
  • Nick Cave Sinner Saint: The True Confessions, ed. Mat Snow (2011) ISBN 978-0-85965-448-7
  • Baker, John H. (编). The Art of Nick Cave: New Critical Essays. Intellect Books. 2013 [2021-10-13]. ISBN 978-184150627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8) (英语).
  • A Little History: Nick Cave & cohorts 1981–2013, Bleddyn Butcher (2014) ISBN 9781760110680
  • Nick Cave: Mercy on Me (2017), a graphic biography by Reinhard Kleist英语Reinhard Kleist[20]
  • Nick Cave & The Bad Seeds: An Art Book, Reinhard Kliest (2018), ISBN 9781910593523
  • Boy on Fire: The Young Nick Cave, Mark Mordue (2020)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