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鼓Snare drum,又称小军鼓响弦鼓),是一种具有响弦Snare)横置在鼓面的打击乐器。常出现于军乐队管弦乐团管乐团等,以一线谱或者低音谱记谱。

历史

从14世纪起瑞士步兵(佣兵或士兵)团把边鼓短笛配在一起使用。以后,边鼓传布欧洲。早期边鼓的高度与直径相等或稍大。所用鼓皮比现代的厚,鼓槌也较粗,发音较沉重,缺乏明亮色彩。鼓在19世纪中变化很大,其形较扁,并且常用黄铜制成鼓身,用杆或螺旋来绷鼓皮。虽然17世纪早期就能用螺旋或杠杆操纵响弦的紧张度,在20世纪中才有了先进的机械装置,使响弦可以立即离开鼓面(为了产生特殊效果或避免由于别的乐器而引起的不需要的共振)。20世纪以前,常用肠衣作响弦膜。

到19世纪,军队演奏小鼓还是按口授的传统方法,只有到后来小鼓用在管弦乐队里时演奏者才需要乐谱。现代作品和爵士乐的演奏,要求奏出特殊效果,这可透过放松响弦、敲鼓边、用手指奏、用非标准的鼓槌或钢刷演奏来取得。史料证明,最早在管弦乐队采用小鼓的是法国作曲家兼古提琴演奏家马雷(Marin Marais)的歌剧《阿尔西厄尼》(Alcyone,1706)、罗西尼的歌剧《鹊贼》(La gazza ladra,1817),但在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和其他19世纪末的俄罗斯作曲家采用小鼓以前,它始终没有成为正式的管弦乐队乐器。

构造

鼓面

小鼓鼓面以前是用羊皮制成的,曝露在潮湿环境下鼓皮会松弛,而造成音色的改变。现用大多为塑胶制。

鼓身

呈圆桶状,普遍是使用木材(如核桃木、枫木),或者金属制。

响弦

响弦Snare),或名响线,是以多条细密螺旋状金属线所组成的,平时锁上响弦时,是紧贴著下鼓面的,声音具有穿透性,而放掉响弦时,响弦会离开下鼓面,声音会变成类似通通鼓Tom Tom)的声音,顺带一提,小鼓独有的滚奏(一种常见的演奏方式,其拥有类似机关枪的连续声音)声音,即是响弦所赋予的。

演奏方式

单击

仅指单纯的敲击鼓面一下称单击

滚奏

滚奏Roll又称轮奏,是以鼓棒轻弹鼓面,使鼓面的弹力带动鼓棒,以在短时间内发出连续的震动声音,而其特殊的声音则是来自于响弦(请参考上方之响弦)。而在力道上若有适当的控制的话,也可以轻易作出渐弱(dim.)及渐强(cresc.)的效果。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