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 伊卡洛斯 (发音: /ˈɪkərəs/ IK-ə-rəs) 是一颗阿波罗型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的分支),它的近日点水星还要靠近太阳,也就是说,它是一颗水星轨道穿越小行星。它也穿越金星火星的轨道。它于1949年被沃尔特·巴德发现,名称则源自希腊神话中飞得太靠近太阳的伊卡洛斯

Quick Facts 发现, 发现者 ...
1566伊卡洛斯
发现
发现者沃尔特·巴德
发现日期1949年6月27日
编号
命名依据伊卡洛斯
其它名称1949 MA
小行星分类阿波罗型小行星,
水星轨道穿越小行星,
金星轨道穿越小行星,
火星轨道穿越小行星
轨道参数
历元 July 14, 2004 (JD 2453200.5)
远日点294.590 Gm (1.969 AU)
近日点27.923 Gm (0.187 AU)
半长轴161.257 Gm (1.078 AU)
离心率0.827
轨道周期408.778 d (1.12 a)
平均轨道速度22.88 公里/秒
平近点角124.422°
轨道倾角22.854°
升交点黄经88.090°
近日点参数31.290°
物理特征
大小1.4 公里
质量2.9×1012 kg
平均密度2 ? g/cm³
表面重力0.000 39 米/秒²
0.000 74 公里/秒
自转周期0.094 71 天
反照率0.4[1]
温度~242 K
光谱类型U[来源请求]
绝对星等(H)16.9
Close

伊卡洛斯以9、19、或38年的间隔接近地球,在1968年6月14日,他很罕见的接近地球至640亿米(400万英里,或16倍的地月距离)。上次接近地球是在1996年,距离为1,510亿米,几乎是地月距离的40倍[2]。下一次接近地球是2015年6月16日,距离为810亿米(500万英里)。

伊卡洛斯计划

在1967年的春天,麻省理工学院Paul Sandorff教授给他的学生一个系统工程的作业,制订一个计划:在伊卡若斯与地球碰撞的过程中,如何销毁伊卡若斯。这就是所谓的伊卡洛斯计划时代杂志在1967年6月以专文不遗余力的报导了这个计划[3],并且在第二年将这些学生的报告及结成书出版[4][5][6]。这份报告也是1979年的科幻电影流星的灵感来源和基础[6][7]

科幻中的伊卡洛斯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相关条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