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臭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宜昌臭蛙(学名:Odorrana ichangensis),一种分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重庆市和四川等地区的两栖动物,隶属于蛙科臭蛙属。[1]
发现命名
1892年德国动物学家奥斯卡·伯特格尔(Oskar Böttger)根据采自今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的1号雄性标本(SMF6241)命名了花臭蛙(Rana schmackeri)。2013年,中国研究人员围绕臭蛙属物种系统演化、谱系地理、声音通讯等方面开展研究,对分布于中国15个省(市)85个地理种群的广义花臭蛙进行了系统地理学研究,发现花臭蛙模式产地高家堰镇分布的花臭蛙虽然外部形态相似,但实际是3个不同物种,包含花臭蛙、合江臭蛙(Odorrana hejiangensis)及隐存种 Odorrana sp2,[2]但是无法确定伯特格尔最初描述的是哪一种。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的李真基于模式产地高家堰花臭蛙复合体149号标本及24项形态学指标,运用典型判别分析、方差分析及协方差分析显示,花臭蛙、合江臭蛙和隐存种 O.sp2 形态差异显著,正模标本(SMF6241)隶属于狭义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10个微卫星位点分析显示3个物种间不存在基因流。[3]2020年,研究人员进一步对3个物种雄性求偶鸣声的比较分析表明,隐存种 O.sp2 在鸣声结构、鸣叫时长、主频、峰频均与其他两物种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形态学、遗传学、行为学及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以模式产地湖北宜昌为词源,将该隐存种命名为宜昌臭蛙。[4]
形态特征
宜昌臭蛙雌雄体型存在显著二型性,雄蛙体纤小,约为雌蛙1/2。身体背部呈翠绿色,具不规则深褐色斑;四肢背面具窄的深褐色横纹,横纹间夹以小褐斑;身体腹面为灰白色,有些个体具灰色或黄褐色云斑。[1]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