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奥古斯都(拉丁文Augustus的中译,复数型Augusti)是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皇后(指皇帝的妻子)通常称为奥古斯塔(Augusta)。[1]奥古斯都原意为“神圣的”、“高贵的”,带有宗教与神学式的意味。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3年10月21日) |
希腊文的同义字是“Σεβαστός”(Sebastos),或将拉丁语转写而成的“Augoustos”。一般奥古斯最常用来指称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奥古斯都(屋大维);在他死后,“奥古斯都”成为他的继任者的正式头衔,并被此后所有罗马皇帝所使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许多贵族也常使用奥古斯都当男子名,特别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境内。
女性称号“奥古斯塔”通常指罗马皇帝的妻子,但此称号不是罗马皇后独有,也可指皇室成员中的女性。罗马帝国从未有过女性皇帝(如果不计797年至802年在位的拜占庭帝国首位女皇伊琳娜),最接近的是270年-275年在位的奥勒良之妻子乌尔庇娅·塞维莉娜皇后,她在丈夫被暗杀后短暂统治了帝国几个星期或几个月直到元老院选出克劳狄·塔西佗继位,但仍有争议性[2]。
虽然许多罗马皇帝的全名中都有奥古斯都,但这个字却不能视为皇族的姓氏,而是在登基之后才得以使用的名字。
在屋大维的时代,罗马的首席元老(Princeps Senatus,英文 Prince of the Senate、First Man of the Senate)是为元老院的领导人,他是会议的主持者与对外的代表。大祭师(Pontifex Maximus,英文 High Priest,又译教皇或教宗)是国家祭典的最高祭师。执政官(Consular Imperium、Imperius Maius)是罗马本国的行政首长与行省长官的上司。护民官(Trinuina Potestas)则代表公民阶层,有权对于任何行政机关的议案提出否决权。但一直到了四世纪,前述的罗马政制设计大多名存实亡,帝国的权力几乎全都掌握在皇帝/奥古斯都的手中。
然而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必须注意到奥古斯都不是法理上的名词。皇帝本人在行使他的权力时,是借由他身兼的第一公民、执政官或护民官的身份,在法理上发挥他的影响力。因此从法律运作层面来看,一位“奥古斯都”应视为一个终身的“首席元老兼大祭师兼执政官兼护民官”,这也是屋大维本人精心设计下的政治制度——以共和之名,行专制之实。一直到四世纪后的四帝共治制,罗马帝国的共和外衣才逐步消失。
公元三世纪末至四世纪初,戴克里先皇帝施行“四帝共治”。从此“奥古斯都”成了正皇帝的头衔,而“凯撒”便成了副皇帝的称号。因此罗马可分为“西帝国”与“东帝国”,每个帝国各有一位奥古斯都和凯撒,形成了总共有四个皇帝的国家治理。
到了使用希腊语的拜占庭帝国时期,帝国皇帝头衔再也不是使用源自拉丁语奥古斯都对译的“Sebastos、Augoustos”,而是使用另一个等同于拉丁语“Imperator(大将军)”的用字“Αυτοκράτωρ”(autokratô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