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伴效应(英语:Accompanied effect[1]香港天文台共同效应[2],当地称奎明效应[3]),是指热带气旋所挟带之气流遇上季候风时产生低空辐合[注 1],形成降雨的现象,目前可被大致分为“西南季候风共伴效应”及“东北季候风共伴效应”[4]

成因

东北季候风共伴效应

台湾

其好发于秋冬两季,北方的东北风南下[注 2],若台湾附近有热带气旋逼近且挟带东南风,即易产生共伴效应,为台湾北部及东北部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量,甚至造成致灾性降雨[7][8]。以2001年台风百合、2010年台风鲇鱼、2022年台风纳莎为例,其主要环流雨带未直接影响台湾,而其外围环流与东北季候风在台湾北部与东北部有明显辐合现象,产生“共伴效应”,另受地形影响加强雨势,造成北北基和宜兰地区发生庞大雨势[9]

香港

奎明效应(英语:Cuming effect)是由皇家香港天文台气象学家奎明(M.J. Cuming)于1968年4月所提出。其指秋冬期间热带气旋穿越南中国海时,热带气旋的东南气流与冬季季候风的东北气流在华南沿岸辐合而使香港天气转差的现象,并指出热带气旋在北纬13度以南时,不会对香港天气构成影响;当热带气旋进入北纬13至16度、东经115至120度之间时,香港下雨的可能性较低。而当热带气旋进入北纬13至16度、东经110至115度之间时,香港则较容易出现降雨天气(即奎明效应),而这个范围又称作“奎明范围”[3]

出现奎明效应的原因,是由于热带气旋的东北象限的温暖湿润东南风、与影响香港的东北季候风相遇,东南风被逼抬从而升形成一道类似准静止锋的云带,因而令华南沿岸天气不稳定。但是,东南风遇上较强东北季候风的话,云带会受东北季候风影响而减弱消散[10]

秋台

人们已习惯将形成并活动于秋季的热带气旋称为秋台,中国气象局认为北方冷空气在秋季时开始影响大陆地区,因此大陆冷高压、副热带高压、赤道高压等天气系统都可能对秋台产生影响,使得秋台的移动路径和强度出现极为复杂的变化[11]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则表示,活动于秋季的热带气旋不一定是秋台,并指出有着强烈风势、雨量的典型秋台,须与东北季候风产生共伴效应[12]

针对秋台的定义,交通部中央气象局表示,台风必须在台湾吹起东北季候风时生成,且外围环流与东北季候风产生“共伴效应”,并在东北外海附近合流,进而产生强烈风势及雨势、台风路径也必须由台湾南边的巴士海峡和南中国海北上[13]。气象学家吴德荣则指出秋台是发生在台风东侧的偏南风,若遇上东北季候风挟带冷空气造成暖湿空气受到冷空气强迫抬升形成准静止锋,经常在离台风中心最远的北部发生持续性的大量降雨[14]

释义

来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