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天保口岸
中国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镇的中越边境口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天保口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的一个陆路边境口岸,位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天保镇境内,并与越南宣光省的清水口岸相接。该口岸在1954年3月首次开放通关,其后经历关闭、再度开放和再度关闭,直到1993年6月才第三次重新对外开放。天保口岸不但是国家一类公路口岸,也是中国第三大榴梿进口口岸。
位置和交通
天保口岸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天保镇境内,邻近中越边界第261号界标,[1]距离麻栗坡县县城以及省会昆明市分别为40公里和450公里。[2][3]该口岸与越南宣光省的清水口岸相接,[4]而距离原河江省省莅河江市、首都河内市以及海防港则分别是23公里、341公里和441公里。[2]地理上,天保口岸靠近老山山脚与盘龙江,并是麻栗坡县海拔最低的地方,海拔高度只有约107米。另一方面,该口岸也是云南进入越南和连接东南亚的陆上重要通道之一,并在中国—亚细安自由贸易区内有明显的区位优势。[5]
交通方面,天保口岸是文山至天保口岸高等级公路(246国道的一部分)以及在建天麻高速公路(G5615天猴高速的一部分)的南端终点。其中天麻高速公路连接天保口岸与麻栗坡县县城,全长约53公里并预计于2026年末落成,开通后两地车程将会缩减50分钟。[3][6][7]
历史
天保口岸所处区域又称作“船头”,名称是在法国侵占越南时期得来。当时法国人搭乘帆船沿着盘龙江逆流而上进行勘探,途径该地时因河水湍急而无法再往上行走,所以便将此处命名为“船头”,意思是“船只停止的地方”。此外天保口岸也是云南和越南其中一个早期对外通商口岸,历史上的“交趾古道”便是经过天保地区而到达越南。宋朝至清朝期间,中越商人利用木船与竹筏运载货物途径天保水路往返,由此构成了早期的中越贸易。清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日(1879年5月20日),政府正式于船头设立“对汛”(即口岸),其后当地在20世纪初期成为云南、四川、贵州、广西以及广东五省与越南进行商贸来往的重要口岸。[3][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保口岸于1954年3月1日再次开放。中方在当地建立边境检查站和海关监督站,并把口岸定位为对越贸易通商口岸。[3]后来该口岸于1960年12月关闭,纵使随后曾在1963年3月恢复对外开放通关,不过最终仍于1978年因中越关系恶化而再度关闭。[2]一年后中越双方爆发战争,这场战事连同之后的两山战役不但使边境实行军事封锁,也让天保镇成为主战场之一,并严重阻碍天保口岸的贸易发展。[5]
中越关系缓和后,中方在1992年12月15日重建天保口岸。翌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天保口岸重新开放,并将其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3]1993年6月,天保口岸正式开放通关。[8]其后中国政府累计投资7000多万元人民币继续完善口岸基建,涵盖水利、供电以及通讯等设施。[5]
2000年代起,每年要求从天保口岸过境的第三国旅客与货物数量逐渐增加。例如2005年间就有超过500名来自十多个国家人员希望使用该口岸进出境,另外也有来自东南亚和伊朗的各类商品申请从天保口岸入境。[3]2011年6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允许天保口岸扩大对外开放,并把口岸性质提升为国际公路客货运输口岸;两年多后天保口岸扩大开放事宜于2013年12月通过国家级验收。[2]另一方面,天保口岸边防检查站也曾在2016年7月从该口岸遣返38名越南非法入境者离境。[9]
2019冠状病毒病于中国大陆爆发期间,天保口岸曾暂停旅客过境,另外也为越南河江省、海防市、中国云南省、文山州以及麻栗坡县12批次进口防疫物资开设“绿色通道”以加快清关;[10]最终客运通关服务在2023年2月20日恢复。[11]2024年8月28日,历时三年多建设的天保口岸国际货场正式投入使用。该货场设有通关查验信息化设备、进口保税仓、跨境电商中心和多个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从而提升通关效率与口岸国际化水平。[12]
Remove ads
过境货物和统计
天保口岸设有边民互市贸易区,透过边民互市方式从该口岸入口的货物包括胡椒、干辣椒、丁香、咖啡豆以及各类水果,而通过边民互市制度出口的商品种类则有三七、鲜花、副食品、日用百货和农业机械。[13]此外天保口岸也是云南省第二大与中国第三大榴梿进口口岸,边防站为此制定榴梿入口服务方案和优化清关服务流程。[14]
2025年1月至6月期间,天保口岸货运过境量为14万吨,货值29.2亿元;当中进口水果量为6.6万吨,货值19.2亿元。[4]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