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逃杀游戏(英语:Battle royale game)是一种电子游戏类型,它融合了生存游戏的探索和收集元素以及淘汰至最后一人的玩法[1][2]。英文和中文名称皆来自1999年的同名日本小说《大逃杀》与其后的电影《大逃杀》系列,游戏性也是自该作品得到启发[3],为传统多人混战的电子游戏化形式。通常在这种游戏中,大量无装备的玩家个体或小型团队会被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中。玩家必须收集武器、盔甲和工具来追捕其他玩家,同时避免被杀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图的安全区域会缩小,安全区以外的玩家会受到伤害或死亡,这迫使玩家进入较小的区域并相互遭遇。 最后一个存活的玩家或队伍获得胜利。

堡垒之夜“毒圈”示意图

历史

最早有以小说和电影《大逃杀》元素为基础制作的网页版大逃杀游戏《BR大逃杀》,并从该版本衍生出多个不同版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版本可能是《ACFUN大逃杀》。[4][需要较佳来源]

然而,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大逃杀类型游戏,例如《绝地求生》等,则是有着不同的起源,他们多是出现在2012年代后,这是因为随着电脑硬件的提升,欧美开放世界类型的游戏也跟着增加,这些游戏可以基于沙盒与模组进行修改,逐渐出现了由玩家自定的大逃杀类型模组,并从这个流行中所衍生而来的作品。例如2012年,电影《饥饿游戏》上映后,在游戏《我的世界》中进行“大逃杀”玩法模式的视频在YouTube中流行。随后,在生存游戏DayZ英语DayZ (mod)[5]》中也发布了“大逃杀”模式的游戏模组。

游戏中玩家生活在一个危险重重的沙盒中,必须相互争斗或者并肩战斗,以获取基本必需品。这种牺牲游戏开放性,专注于玩家之间的敌对互动,以确定最终赢家的游戏模组借此发展起来。比如布莱登·格里尼(Brendan Greene,网名“Playerunknown”)开发的《武装突袭2》和《武装突袭3》中的大逃杀模式[2]。后来他作为《H1Z1:杀戮之王》的顾问,继续将这种风格带到游戏中。在这之后,格里尼成为蓝洞公司(Bluehole, Inc)的创意开发人员,开发一款大逃杀类型的独立游戏:《绝地求生》。虽然《绝地求生》并不是第一款大逃杀游戏,但其在2017年3月发布早期版本后引起了业界极大关注,在4个月内获得了超过600万的销量[6],被认为是该类型游戏的典型[7]

游戏规则

大型多人射击游戏的大逃杀规则沿袭《DayZ英语DayZ (mod)》“大逃杀”模组、《H1Z1:杀戮之王》以及《绝地求生》的游戏玩法,随着2016年《H1Z1:杀戮之王》、2017年《绝地求生》的流行,其规则迅速普及,成为大逃杀游戏的典型规则,故别称“吃鸡”模式。

典型规则

  • 安全区:常称为“毒圈”,游戏在不同时段随机设置安全区,安全区外的玩家生命值会以一定速度削减。安全区会分几回在特定倒计时后缩小至新范围,愈到后期区外生命值惩罚会越重。此机制用于逼迫玩家进入小区域互相战斗,而不是一直躲在某处。
  • 死斗:玩家个体或队伍需要与其他玩家相互战斗,其生命值如果在战斗中耗尽则会倒地或死亡,死亡后一般不能够重生,如果无存活队友则会退出该局游戏。最后存活的玩家个体或队伍为胜。
  • 开放世界:游戏设置的虚拟世界地图一般都比较宽广,并分为多个建筑密集、物资丰富的“城区”和建筑稀少、物资较少或无物资的广大“野区”。
  • 空降选点:所有玩家都通过一部特定轨迹的飞行器空降至地图各处。
  • 物资收集:类生存游戏规则,玩家个体或队伍在游戏开始时不会携带任何装备,需要收集散落在地图各处随机分布的武器、武器配件、装备或物资进行战斗或补给。

额外机制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