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25.059631°N 121.512611°E / 25.059631; 121.512611

事实速览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 位置 ...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
Thumb
Thumb
位置台北市大同区甘州街40号
建成时间1915年
官方名称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
类型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教堂
评定时间2002年5月28日
详细登录资料
关闭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是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同区大稻埕的礼拜堂,1915年由李春生捐献,2002年5月由龙应台等出面阻止教会拆除,达成建物前移、修复的共识,今列市定古迹

样貌

教堂样式为李春生参考厦门一带的教堂[1][2]。构造上,采双坡屋顶[2],以清水砖来加强挑高二楼结构[1],壁厚一尺六寸[2]。山墙高耸以彰显上帝[2],并开设牛眼窗[3]。立面中央设西洋教堂常见的尖拱窗,两侧红砖装饰短柱为仿科林斯柱式[1]。其余的特征如门窗形式和扶柱均采哥特式建筑,与枋隙礼拜堂相去不远[4]。虽为西洋建筑,但洗石子装饰有呈现台湾传统图案[1]。入口处设计二门,以让男女分别出入[4]。内部占地两百坪[5],可容约两百五十人[6]。地基深挖达五尺之深[2]

2001年10月7日,市府文化局邀集建筑历史专家学者选出大稻埕地区十景,此教堂入选[7]。同年,列入台湾历史建筑百景第六十六处[8]。2013年,台湾宗教百景票选,此为北市廿九处获推荐景点之一[3]

沿革

建物由来

Thumb
左侧

1914年8月,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枋隙教会的枋隙礼拜堂因已不合信徒需求,由李春生独资在大稻埕另地兴建新的礼拜堂[9]。1915年8月15日于现址新建礼拜堂后,教会改名“大稻埕教会”[6][10]

年久失修

Thumb
内部

大稻埕教会于1966年大修礼拜堂屋顶,1988年对墙壁修缮补强[10]。历经多次翻修,土质红屋瓦已变成烤漆钢板屋顶、本堂两侧墙壁外倾而需六支钢筋水泥柱支撑[11]。因内部漏水,教友还在室内撑伞[12]

1997年10月13日下午,台北市政府民政局李逸洋领队林英俊、徐裕健、黄富三、周宗贤、曹奋平来大稻埕礼拜堂会勘[13]。次年1月13日,民政局召开古迹鉴定审查会上,学者建议将此礼拜堂与甘州街李宅都列为纪念李春生的历史性建筑群[14]

龙应台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长任内,自2001年起,定8月28日起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台北古迹月”活动[15]。可活动期间,9月2日,龙应台就因来不及抢救南港区八卦窑,而于被拆除的废墟中表示痛心[16]。5日,面对大稻埕教会计划拆除礼拜堂,龙应台在汉宝德夏铸九辛晚教李干朗、李繁彦、张瑞德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的古迹审查委员会,对教会牧师罗仁贵及李春生后代李福然,传达希望教会与李家同意将这礼拜堂列古迹的心愿[17]。早于1996年12月2日,台北市政府就推出“大稻埕特定专用区建筑楼地板面积移转要点”,对大稻埕的古建物以容基移转来鼓励所有权人保留[18]。文化局主动提出登录为古迹后,会协助教会容积移转,但被教会以有地域性拒绝[19]

Remove ads

抢救过程

2002年4月11日,因传出教会即将拆除礼拜堂,文化局带汉宝德、李干朗、黄富三、南方朔前来,受李春生第六代子孙李昌平回应反对列为古迹、并拒绝学者入内[20]。教会在该年5月16日清晨开始拆除礼拜堂[21],首先破坏礼拜堂前方石阶及后面屋瓦、墙垣[22]。当时《文化资产保存法》缺少税赋减免优惠,使得民间对保存古迹意愿不高[23]。当天,龙应台出面制止拆除作业,并由建管处勒令教会停工[22]

5月20日晚,大同区延平区民活动中心举行古迹指定公听会[12]。出席的李干朗、胡宝林,黄富三、庄永明、李明辉、廖武治等分别陈述主存张保存的理由[24]。与会的教友们几乎一面倒支持拆除重建,并强调李春生后代以及教友才有资格决定此教堂去留,甚至有教友多次欲扯下主持人龙应台的麦克风[12]

5月23日,议员王浩代教会召开记者会,由罗仁贵陈述建物老旧有安全、卫生、交通、设备、及空间不足等问题,实有改建必要,但会保存礼拜堂立面,希望市长马英九正视[11]。市府为展现诚意,将监看礼拜堂的人员撤回[21]

原先文化局已与教会达成协议,于5月28日一起商讨[25]。但25日清晨1点20分,突然有怪手开始拆除礼拜堂立面,被附近庙宇聊天泡茶的民众发现[21]。当夜3点,赶到现场的龙应台蹲坐在已成废墟的立面砖瓦上,激动哭泣[25]。事发时在谷关的罗仁贵对于媒体询问此事,仅表示不知情[21]。拆除立面后,信徒便改至一旁的女子神学院聚会[26]。27日,市府古迹审查委员会经三个多小时讨论,依然决定将此礼拜堂以“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之名列为市定古迹,成为台北市第一百处古迹[27]

偷拆事件后,文化部出版的《2001历史建筑百景专辑》被讽刺是“毕业纪念册”[8]。6月21日,龙应台再度前来,强调“古迹不是漏夜拆了就算”,重申文化局贯彻古迹保护的决心[28]。10月28日,龙应台为被烧毁的蔡瑞月舞蹈研究社举行上梁典礼时,亦表示“烧也没用、拆也没用,我一定会一砖一瓦再回复起来”[29]

Remove ads

迁移修复

Thumb
礼拜堂与右后甘州街李宅(新宅)

在等待修复期间,文化局将前美国驻台北领事馆外观修复后卸下的钢棚材料拿来供大稻埕教会礼拜堂加护,并将遭拆毁的立面建材暂时保存[28]。协商过程中,李春生第四代子孙李福然出面,呼吁保存这座古迹并在内部设置李春生纪念堂[30]

2002年8月6日,教会委托的建筑师在古迹审查委员会上进行改建报告,表示已敲毁的立面将往前挪移六米后重建,原地将新建地上六层,地下两层的高楼[31]。对此,文化局主张是要将礼拜堂整体前移来保存,受教会在10月6日回应“勉予接受”[32]

2003年7月17日,教会委任建筑师金光裕赴文化局进行设计书图说[19]。12月9日,古迹暨历史建筑审查会上,通过大稻埕教会古迹保存范围变更案[33]。为此,马英九还以特签方式,克服法规限制[34]。2005年9月27日,为避免大稻埕礼拜堂等文化资产破坏再度发生,市政会议通过文化局所提“台北市暂定古迹及暂定历史建筑管理维护要点”,规范若遭蓄意破坏情事会有法律责任[35]

2007年1月1日,迁移作业动工[34]。建物保留原有三面立墙[10],2010年8月15日落成[6]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