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据闻尧帝在位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禹的父亲鲧被四岳推选领导治水,尧便派鲧去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使用障水法,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鲧历时九年,终究未能平息洪水灾祸。后来,尧将帝位禅让给舜,鲧便被舜处死(一说流放)。
之后,禹便继任父亲的治水工作。他汲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法治理水患。经过十三年的治理,终于疏通九河。在治水的过程之中,禹也促进了各部落族人的团结。禹因治水有功,舜便将帝位禅让给禹。由禹开始,史称夏朝。
百姓为了欢庆治水的胜利,便开始歌颂禹治水的功绩,并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而在庆典中所表演的乐舞,就是《大夏》。这还有另一种说法:即禹继位之后,便命令大臣皋陶制作《夏籥》九乐章,以此来宣扬自己治水的功绩。
《大夏》用籥伴奏,故亦称《夏籥》。又因乐舞共分九成(即九段),所以也称《夏籥九成》。“籥”字由最初的甲骨文研究显示,它大概是用两根竹管所制成的一种乐器。古人用绳子将两根竹子捆在一起,管子上端有吹孔,可以吹奏发出声音。一件籥可以吹出两个音符,据说是“排箫”的前身。
根据《礼记‧祭统》和《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周朝时期仍有《大夏》的表演。周朝时期的《大夏》,舞者由六十四人所组成,每八人站成一行,称为“一佾”,共八行,所以称为“八佾”。舞者的头上戴着皮制帽子,上半身裸露,下半身穿着白色短裙。右手持羽毛,左手持籥,一边歌唱,一边奏乐,一边舞蹈。是一种盛大的场面,表现出粗犷和质朴的味道。商周两代,君王一直命人表演《大夏》,用以祭祀山川。
©本文参考书籍《中国古代音乐舞蹈史话》张以慰著/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编/大象出版社
这是一篇与艺术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