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大凌河蜥属名:Dalinghosaurus[注 1],意为“大凌河的蜥蜴”),又名大凌河龙,是一种已灭绝的中型原始蜥蜴,为现存中国鳄蜥的近亲,具有颇长的尾部和后肢。大凌河蜥生存于早白垩世东亚,在热河生物群中是很常见的动物,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西部的北票四合屯[2]凌源大王杖子[3][4][5],以及东部的康平何家信地区[1]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大凌河蜥属
化石时期:白垩纪前期,146–100 Ma
Thumb
辽宁何家信出土的长趾大凌河蜥化石
(编号IVPP V13281)[1]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目: 有鳞目 Squamata
演化支 有毒类 Toxicofera
亚目: 蛇蜥亚目 Anguimorpha
下目: 古蛇蜥下目 Paleoanguimorpha
演化支 鳄蜥类 Shinisauria
属: 大凌河蜥属 Dalinghosaurus
Ji, 1998
模式种
长趾大凌河蜥
Dalinghosaurus longidigitus

Ji, 1998
关闭

特征描述与古生态学

大凌河蜥全长 15 至 30 公分,其中尾部长度就占了将近三分之二,另外其后肢长度也可达约 7 公分,两者的长度相较之下都比大凌河蜥的近亲长,趾爪相对较纤细,趾节也较粗壮;此外大凌河蜥的第四跖骨比第三跖骨长,而次末端趾节(penultimate phalanx)则不比其他趾节长。中国古生物学家姬书安季强认为,这些特征通常都存在于地栖性的蜥蜴身上,显示大凌河蜥可能在开放的地面环境活动,且可能善于在地表奔跑[3]。古生物学家 Susan E. Evans 与王原则认为,细长的末端趾节(ungual phalanx)显示大凌河蜥可能同时也保有树栖的习性,且待在树上的时间应该会比在地面上的时间久[1]

大凌河蜥的化石在热河群地层中很常见,光是收藏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IVPP)内的化石标本迄今就有11件,其中编号 IVPP V14234 的标本更保留了至少十个未成年的大凌河蜥个体。

另外,1990年代后期在北票出土一具中华龙鸟化石(编号 NIGP 127587)的胃部也曾发现蜥蜴的残骸[6]。2017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古生物学家 Fiann Smithwick 等人于针对这具残骸加以分析比对,发现骨骸的特征和大凌河蜥最为接近,加上大凌河蜥与中华龙鸟两者的化石出土地点大致重合,显示在当时大凌河蜥很可能是中华龙鸟的主食之一[7]

Remove ads

分类关系

蛇蜥下目 Anguimorpha
卡氏蜥类 Carusioidea
异蜥科 Xenosauridae

Exostinus

异蜥 Xenosaurus (现存)

Restes

卡氏蜥 Carusia

蛇蜥科 Anguidae(现存)

厚背类 Platynota
鳄蜥类 Shinisauria

鳄蜥 Shinisaurus(现存)

丽泳蜥 Bahndwivici

大凌河蜥 Dalinghosaurus

巨蜥超科 Varanoidea(现存)

注解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