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凌河蜥属(属名:Dalinghosaurus[注 1],意为“大凌河的蜥蜴”),又名大凌河龙,是一种已灭绝的中型原始蜥蜴,为现存中国鳄蜥的近亲,具有颇长的尾部和后肢。大凌河蜥生存于早白垩世的东亚,在热河生物群中是很常见的动物,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西部的北票四合屯[2]与凌源大王杖子[3][4][5],以及东部的康平何家信地区[1]。
大凌河蜥全长 15 至 30 公分,其中尾部长度就占了将近三分之二,另外其后肢长度也可达约 7 公分,两者的长度相较之下都比大凌河蜥的近亲长,趾爪相对较纤细,趾节也较粗壮;此外大凌河蜥的第四跖骨比第三跖骨长,而次末端趾节(penultimate phalanx)则不比其他趾节长。中国古生物学家姬书安和季强认为,这些特征通常都存在于地栖性的蜥蜴身上,显示大凌河蜥可能在开放的地面环境活动,且可能善于在地表奔跑[3]。古生物学家 Susan E. Evans 与王原则认为,细长的末端趾节(ungual phalanx)显示大凌河蜥可能同时也保有树栖的习性,且待在树上的时间应该会比在地面上的时间久[1]。
大凌河蜥的化石在热河群地层中很常见,光是收藏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IVPP)内的化石标本迄今就有11件,其中编号 IVPP V14234 的标本更保留了至少十个未成年的大凌河蜥个体。
另外,1990年代后期在北票出土一具中华龙鸟化石(编号 NIGP 127587)的胃部也曾发现蜥蜴的残骸[6]。2017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古生物学家 Fiann Smithwick 等人于针对这具残骸加以分析比对,发现骨骸的特征和大凌河蜥最为接近,加上大凌河蜥与中华龙鸟两者的化石出土地点大致重合,显示在当时大凌河蜥很可能是中华龙鸟的主食之一[7]。
蛇蜥下目 Anguimorpha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