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运动[1](德语:Völkische Bewegung,直译:人民运动),是一项始于19世纪后半叶并延续至纳粹德国时期及以后的德国民族主义运动。其概念根植于“血与土”,且与有机体说、科学种族主义、民粹主义、农业主义、浪漫民族主义及反犹太主义有关。[2][3] 此条目可参照德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1年9月2日) 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梅尼克将这一运动称为希特勒独裁的前奏曲。[1] 参考资料 [1]德皇威廉二世時期(1888-1918)本土運動(die voelkische Bewegung)中種族意識型態之發展與影響---以「泛德意志協會」(Alldeutscher Verband)為例. [2023-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2). [2]Camus & Lebourg 2017,第16–18页. sfn模板错误: 无指向目标: CITEREFCamusLebourg2017 (帮助) [3]Longerich, Peter. Holocaust: The Nazi Persecution and Murder of the Jews. OUP Oxford. 2010-04-15 [2021-09-02]. ISBN 978019161347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英语). 这是一篇欧洲历史相关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查论编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