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铅球比赛是奥运会田径比赛的四个投掷项目之一。男子铅球自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起就是比赛项目。女子铅球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奥运会,在1948伦敦奥运会上成为比赛项目。
女子铅球的奥运会纪录是22.41米,由东德运动员伊洛娜·斯卢皮亚内克于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创造,是目前奥运会女子田径纪录中最久远的一项。男子的奥运会纪录是23.30米,由美国运动员瑞安·克劳泽于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创造。
美国代表团在男子铅球项目上拥有无可匹敌的辉煌,在迄今29届奥运会上收获了19金、21银、12铜,七度包揽前三名。在女子方面,苏联(及独联体)代表团和德国(包括德国联队、东德、西德)代表团为传统豪强,近年来新西兰代表团和中国代表团也成绩不俗。
新西兰的瓦莱丽·亚当斯五次参赛,取得2金、1银、1铜,是在奥运会铅球赛场上收获金牌和奖牌最多的运动员。苏联的塔玛拉·普雷斯是另一名两度夺冠的女子铅球选手。在男子方面,美国的拉尔夫·罗斯和帕里·奥布赖恩都取得2金、1银,罗斯还在奥运会历史上唯一一届双手铅球比赛中夺魁。波兰的托马什·马耶夫斯基和美国的瑞安·克劳泽是另外两名两度夺冠的男子铅球选手。
赛制
奥运会铅球比赛早期多采用3+3赛制。预赛阶段,所有选手有三次试投机会,取最好成绩。成绩居于前列(1920年起固定为前6名)的选手晋级决赛,再获三次投掷机会。预赛成绩带入决赛,即取六次试投的最好成绩,决定冠亚季军。
从1936年开始,奥运会铅球比赛采用3+3+3赛制。预赛阶段,所有选手有三次试投机会;如果任一试投的距离达到赛前订下的标准线,即晋级决赛;若投到标准线的选手不满12人,则最好成绩前12名的选手晋级决赛。决赛阶段,每位选手先试投三次,最好成绩前6名(1964年前)或前8名(1968年起)的选手再获三次投掷机会;从决赛六次试投中取最好成绩,决定冠亚季军。预赛成绩不带入决赛。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亚历山大·巴雷什尼科夫在预赛中创造当届比赛最好成绩,并打破奥运会纪录,但在决赛中只得到铜牌。
1968年、1976年、1980年、1984年奥运会女子铅球比赛都只有13至14位参赛选手,故采用3+3赛制。1956年奥运会男子铅球比赛只有14人参赛,但仍采用3+3+3赛制。
如果两位运动员的最好成绩持平,则根据第二好成绩排名。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哈特穆特·布里泽尼克与汉斯-彼得·吉斯的决赛最佳成绩相同,前者凭借第二好成绩获得铜牌。
男子铅球
届别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
1896年 雅典 |
罗伯特·加勒特(美国) 11.22米 OR |
米尔蒂亚季斯·古斯科斯(希腊) 11.03米 |
乔治斯·帕帕西泽里斯(希腊) 10.36米 |
1900年 巴黎 |
理查德·谢尔登(美国) 14.10米 OR |
乔赛亚·麦克拉肯(美国) 12.07米 |
罗伯特·加勒特(美国) 11.52米 |
1904年 圣路易斯 |
拉尔夫·罗斯(美国) 14.81米 OR |
韦斯利·科(美国) 14.40米 |
劳伦斯·费尔巴赫(美国) 13.37米 |
1908年 伦敦 |
拉尔夫·罗斯(美国) 14.21米 |
丹尼斯·霍根(英国) 13.62米 |
约翰尼·加雷尔(美国) 13.18米 |
1912年 斯德哥尔摩 |
帕特·麦克唐纳(美国) 15.34米 OR |
拉尔夫·罗斯(美国) 15.25米 |
拉里·惠特尼(美国) 13.93米 |
1920年 安特卫普 |
维莱·珀尔赫莱(芬兰) 14.810米 |
埃尔默·尼克兰德(芬兰) 14.155米 |
哈里·利弗西奇(美国) 14.150米 |
1924年 巴黎 |
巴德·豪泽(美国) 14.995米 |
格伦·哈特兰夫特(美国) 14.895米 |
拉尔夫·希尔斯(美国) 14.640米 |
1928年 阿姆斯特丹 |
约翰·库克(美国) 15.87米 WR |
赫尔曼·布里克斯(美国) 15.75米 |
埃米尔·希施费尔德(德国) 15.72米 |
1932年 洛杉矶 |
利奥·塞克斯顿(美国) 16.005米 OR |
哈洛·罗瑟特(美国) 15.675米 |
弗朗齐歇克·道达(捷克斯洛伐克) 15.610米 |
1936年 柏林 |
汉斯·韦尔克(德国) 16.20米 OR |
苏洛·贝尔隆德(芬兰) 16.12米 |
格哈德·施特克(德国) 15.66米 |
1948年 伦敦 |
威尔伯·汤普森(美国) 17.120米 OR |
吉姆·德莱尼(美国) 16.680米 |
吉姆·富克斯(美国) 16.420米 |
1952年 赫尔辛基 |
帕里·奥布赖恩(美国) 17.41米 OR |
达罗·胡珀(美国) 17.39米 |
吉姆·富克斯(美国) 17.06米 |
1956年 墨尔本 |
帕里·奥布赖恩(美国) 18.57米 OR |
比尔·尼德(美国) 18.18米 |
伊日·斯科布拉(捷克斯洛伐克) 17.65米 |
1960年 罗马 |
比尔·尼德(美国) 19.68米 OR |
帕里·奥布赖恩(美国) 19.11米 |
达拉斯·朗(美国) 19.01米 |
1964年 东京 |
达拉斯·朗(美国) 20.33米 OR |
兰迪·马特森(美国) 20.20米 |
沃尔尤·维尔莫什(匈牙利) 19.39米 |
1968年 墨西哥城 |
兰迪·马特森(美国) 20.54米 (预赛20.68米 OR) |
乔治·伍兹(美国) 20.12米 |
爱德华·古辛(苏联) 20.09米 |
1972年 慕尼黑 |
瓦迪斯瓦夫·科马尔(波兰) 21.18米 OR |
乔治·伍兹(美国) 21.17米 |
哈特穆特·布里泽尼克(东德) 21.14米 |
1976年 蒙特利尔 |
乌多·拜尔(东德) 21.05米 |
叶夫根尼·米罗诺夫(苏联) 21.03米 |
亚历山大·巴雷什尼科夫(苏联) 21.00米 (预赛21.32米 OR) |
1980年 莫斯科 |
弗拉基米尔·基谢廖夫(苏联) 21.35米 OR |
亚历山大·巴雷什尼科夫(苏联) 21.08米 |
乌多·拜尔(东德) 21.06米 |
1984年 洛杉矶 |
亚历山德罗·安德烈(意大利) 21.26米 |
迈克·卡特(美国) 21.09米 |
戴夫·劳特(美国) 20.97米 |
1988年 汉城 |
乌尔夫·蒂默曼(东德) 22.47米 OR |
兰迪·巴恩斯(美国) 22.39米 |
维尔纳·金特(瑞士) 21.99米 |
1992年 巴塞罗那 |
迈克·斯图尔斯(美国) 21.70米 |
吉姆·德林(美国) 20.96米 |
维亚切斯拉夫·利霍(独联体) 20.94米 |
1996年 亚特兰大 |
兰迪·巴恩斯(美国) 21.62米 |
约翰·戈迪纳(美国) 20.79米 |
奥列克山大·巴加奇(乌克兰) 20.75米 |
2000年 悉尼 |
阿尔西·哈留(芬兰) 21.29米 |
亚当·纳尔逊(美国) 21.21米 |
约翰·戈迪纳(美国) 21.20米 |
2004年 雅典 |
亚当·纳尔逊(美国) 21.16米 |
约阿希姆·奥尔森(丹麦) 21.07米 |
曼努埃尔·马丁内斯·古铁雷斯(西班牙) 20.84米 |
2008年 北京 |
托马什·马耶夫斯基(波兰) 21.04米 |
克里斯蒂安·坎特韦尔(美国) 20.48米 |
迪伦·阿姆斯特朗(加拿大) 20.43米 |
2012年 伦敦 |
托马什·马耶夫斯基(波兰) 21.89米 |
达维德·施托尔(德国) 21.86米 |
里斯·霍法(美国) 21.23米 |
2016年 里约热内卢 |
瑞安·克劳泽(美国) 22.52米 OR |
乔·科瓦奇(美国) 21.78米 |
托马斯·沃尔什(新西兰) 21.36米 |
2020年 东京 |
瑞安·克劳泽(美国) 23.30米 OR |
乔·科瓦奇(美国) 22.65米 |
托马斯·沃尔什(新西兰) 22.47米 |
排名 | 运动员 | 代表团 | 届别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总数 |
---|---|---|---|---|---|---|---|
1= | 拉尔夫·罗斯 | 美国 | 1904–1912 | 2 | 1 | 0 | 3 |
帕里·奥布赖恩 | 美国 | 1952–1960 | 2 | 1 | 0 | 3 | |
3= | 托马什·马耶夫斯基 | 波兰 | 2008–2012 | 2 | 0 | 0 | 2 |
瑞安·克劳泽 | 美国 | 2016-2020 | 2 | 0 | 0 | 2 | |
5= | 比尔·尼德 | 美国 | 1956–1960 | 1 | 1 | 0 | 2 |
兰迪·马特森 | 美国 | 1964–1968 | 1 | 1 | 0 | 2 | |
兰迪·巴恩斯 | 美国 | 1988–1996 | 1 | 1 | 0 | 2 | |
亚当·纳尔逊 | 美国 | 2000–2004 | 1 | 1 | 0 | 2 | |
9= | 罗伯特·加勒特 | 美国 | 1896–1900 | 1 | 0 | 1 | 2 |
达拉斯·朗 | 美国 | 1960–1964 | 1 | 0 | 1 | 2 | |
乌多·拜尔 | 东德 | 1976–1980 | 1 | 0 | 1 | 2 |
女子铅球
届别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
1948年 伦敦 |
米舍利娜·奥斯特梅耶(法国) 13.750米 OR |
阿梅利娅·皮奇尼尼(意大利) 13.095米 |
伊内·舍费尔(奥地利) 13.080米 |
1952年 赫尔辛基 |
加林娜·济宾娜(苏联) 15.28米 WR |
玛丽安娜·维尔纳(德国) 14.57米 |
克拉夫季娅·托乔诺娃(苏联) 14.50米 |
1956年 墨尔本 |
塔玛拉·特什克维奇(苏联) 16.59米 OR |
加林娜·济宾娜(苏联) 16.53米 |
玛丽安娜·维尔纳(德国联队) 15.61米 |
1960年 罗马 |
塔玛拉·普雷斯(苏联) 17.32米 OR |
约翰娜·吕特格(德国联队) 16.61米 |
厄尔琳·布朗(美国) 16.42米 |
1964年 东京 |
塔玛拉·普雷斯(苏联) 18.14米 OR |
雷娜特·加里施-库尔贝格尔(德国联队) 17.61米 |
加林娜·济宾娜(苏联) 17.45米 |
1968年 墨西哥城 |
玛尔吉塔·古梅尔(东德) 19.61米 WR |
玛丽塔·朗格(东德) 18.78米 |
娜杰日达·奇若娃(苏联) 18.19米 |
1972年 慕尼黑 |
娜杰日达·奇若娃(苏联) 21.03米 WR |
玛尔吉塔·古梅尔(东德) 20.22米 |
伊万卡·赫里斯托娃(保加利亚) 19.35米 |
1976年 蒙特利尔 |
伊万卡·赫里斯托娃(保加利亚) 21.16米 OR |
娜杰日达·奇若娃(苏联) 20.96米 |
海伦娜·菲宾格罗娃(捷克斯洛伐克) 20.67米 |
1980年 莫斯科 |
伊洛娜·斯卢皮亚内克(东德) 22.41米 OR |
埃斯菲里·克拉切夫斯卡娅(苏联) 21.42米 |
玛尔吉塔·普费(东德) 21.20米 |
1984年 洛杉矶 |
克劳迪娅·洛施(西德) 20.48米 |
米哈埃拉·洛金(罗马尼亚) 20.47米 |
盖尔·马丁(澳洲) 19.19米 |
1988年 汉城 |
娜塔莉娅·利索夫斯卡娅(苏联) 22.24米 |
卡特琳·奈姆克(东德) 21.07米 |
李梅素(中国) 21.06米 |
1992年 巴塞罗那 |
斯韦特兰娜·克里韦廖娃(独联体) 21.06米 |
黄志红(中国) 20.47米 |
卡特琳·奈姆克(德国) 19.78米 |
1996年 亚特兰大 |
阿斯特丽德·昆贝尔努斯(德国) 20.56米 |
隋新梅(中国) 19.88米 |
伊琳娜·胡多罗什金娜(俄罗斯) 19.35米 |
2000年 悉尼 |
亚妮娜·卡罗利齐克(白俄罗斯) 20.56米 |
拉里莎·佩列申科(俄罗斯) 19.92米 |
阿斯特丽德·昆贝尔努斯(德国) 19.62米 |
2004年 雅典 |
尤米莱迪·昆巴(古巴) 19.59米 |
娜丁·克莱纳特(德国) 19.55米 |
不授予 |
2008年 北京 |
瓦莱丽·亚当斯(新西兰) 20.56米 |
米斯莱迪斯·冈萨雷斯(古巴) 19.50米 |
巩立姣(中国) 19.20米 |
2012年 伦敦 |
瓦莱丽·亚当斯(新西兰) 20.70米 |
巩立姣(中国) 20.22米 |
李玲(中国) 19.63米 |
2016年 里约热内卢 |
米歇尔·卡特(美国) 20.63米 |
瓦莱丽·亚当斯(新西兰) 20.42米 |
马顿·奥妮陶(匈牙利) 19.87米 |
2020年 东京 |
巩立姣(中国) 20.58米 |
瑞雯·桑德斯(美国) 19.79米 |
瓦莱丽·亚当斯(新西兰) 19.62米 |
双手铅球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有男子双手铅球项目。运动员用左手和右手分别投掷铅球,取各自最远距离,相加作为总成绩。7位选手参加了比赛:预赛左右手各三次试投;3位选手晋级决赛,同样左右手各三次试投,预赛成绩带入决赛。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奥林匹克运动会官方主页(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国际田联铅球主页(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Olympedia.org(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