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英语:Canberra-class landing helicopter dock)是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两栖攻击舰,根据澳大利亚在东帝汶危机进行的维和行动的经验,既有的综合两栖投射、海运能量对这类任务显得力有未逮。在2000年的“防卫2000:我们的防卫武力”(Defence 2000: Our Future Defence Force)国防白皮书中提出了购买新型两栖舰艇来取代现役2艘卡尼贝拉级两栖攻击舰以及托布鲁克级步兵登陆舰的计划;这是1980年代墨尔本号航空母舰退役后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首艘大型水面作战列舰艇[1]。
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 Canberra-class landing helicopter dock | |
---|---|
概观 | |
舰种 | 两栖攻击舰 直升机船坞登陆舰 |
舰名出处 | 城市名 |
拥有国 | 澳大利亚 |
舰级 | 堪培拉级 |
前型 |
|
同型 | 设计母型:胡安·卡洛斯一世级 |
数量 | 2 |
制造厂 |
|
动工 | 2009年-2011年 |
下水 | 2011年-2012年 |
服役 | 2014年- |
现况 | 现役 |
技术数据 | |
满载排水量 | 27,500公吨(27,100长吨;30,300短吨) |
全长 | 230.82米(757英尺3英寸) |
全宽 | 32.0米(105英尺0英寸) |
吃水 | 7.08米(23英尺3英寸) |
燃料 | 柴油 |
锅炉 | 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 |
动力 |
|
最高速度 |
|
续航距离 | 15节(28千米每小时;17英里每小时)航速:9,000海里(17,000千米;10,000英里) |
乘员 |
|
飞行设施 |
|
火控装置 |
|
侦搜系统 |
|
武器装备 |
|
电战系统 |
|
其它 |
|
堪培拉级是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有史以来最大的船舶,满载排水量27,500公吨(27,100长吨;30,300短吨)。
历史
2004年,澳大利亚向法国海军造舰局(Direction des Constructions Navales,DCN,今海军集团)以及西班牙纳凡提亚发出需求征询,DCN提出基于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设计方案,纳凡提亚提出“BuquedeProyecciónEstratégica”设计(当时仍无实体仅为设计方案,即日后的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投射舰);2005年8月,澳大利亚正式宣布法国与西班牙设计均进入竞标决选,2007年6月20日澳大利亚政府正式宣布西班牙设计获选,随后展开建造工作,纳凡提亚负责建造从龙骨及船体船舶,BAE Systems Australia负责建造上层建筑[2]。
堪培拉号虽是首舰,但舷号LHD 01由二号舰阿德莱德号使用以纪念先前使用这个舰名且在2008年除役的阿德莱德级护卫舰首舰,坎陪拉号的舷号则为LHD 02。
堪培拉级母港为悉尼花园岛海军基地。
同型舰
舷号 | 舰名 | 安放龙骨 | 下水 | 服役 |
---|---|---|---|---|
L02 | 堪培拉号两栖攻击舰 | 2009年9月23日 | 2011年2月17日 | 2014年11月28日 |
L01 | 阿德莱德号两栖攻击舰 | 2011年2月18日 | 2012年7月4日 | 2015年12月4日 |
参见
资料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