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6′05.0″N 120°58′24.4″E 垭口山庄,台湾一栋位于台20线149公里处的住宿山屋,座落于台东县海端乡之西北境,背倚向阳大崩壁,面临哈里博松溪[1][2][3]。其名取自于位在附近之海拔2,605米处有个地名称为“垭口”,与南横公路所贯穿中央山脉之大关山隧道也称为“垭口”并非同一地[3][4]。
垭口山庄原是辟建南横公路时所搭建的工寮,当南横公路开通后,救国团向林务局承租土地,利用废弃工寮原地改建而成[5][6]。由于垭口山庄建址在海拔2,568米处,不仅是救国团所经营的山庄海拔最高,也是救国团举办南横健行纵走的行程中必宿之地,令不少参与健行纵走的青年学子[注 1]曾在这留下青春回忆[6][7]。哈里博松溪谷紧邻垭口山庄的前方,原本就存在崩塌,在历经2009年的八八风灾后直接导致垭口山庄的地基流失,造成地面龟裂。经林务局邀请专家评估后,考量到修复工程的困难度,林务局决定收回土地,垭口山庄于2014年3月封闭,不再对外开放[5][8]。
历史
自南横公路于1972年开通后,救国团为了服务青年活动,向林务局的林班地承租,利用在南横公路施工时所搭建的工寮,就地改建成垭口山庄,并于1976年完工启用[5][6][9]。外观呈绿顶黄墙的木造建筑,占地约2公顷,拥有12间10人通铺,可供120人同时入住过夜[3][6]。自1978年开始举办健行纵走的活动后,光是在1981年至1986年间,救国团率“南横健行队”出团为全盛时期,每年人数都有5000人次,这使得垭口山庄的住房率全数额满,尤其在寒假及暑假期间更是高峰[5][10]。
救国团透过健行队要在南横公路5天的行程中,从梅兰一路走到利稻,路程备感艰辛,所以需要发挥团康精神,互助与扶持[6][7]。由于参加健行的队伍里,当时全数是在学的青年学子[注 1],所以从梅兰开始徒步时,经过梅山、天池都是一路爬升,直到通过垭口后,学生们早已爬升了将近2,000米的高度,不仅学生们已经耗费许多体力,也在这项活动中孕育出不少的男女朋友,因此当垭口山庄前的广场升起营火时,也就代表晚会活动的开始,经由团康节目的表演、歌唱助兴,在带动晚会气氛的同时,也为不少男女朋友助长感情,从原本的不认识变成牵着手的两小无猜,使垭口山庄成为不少参与南横建行的青年学子所缅怀的青春回忆[6][7]。
1993年起,南横公路解除山地管制后,吸引大量观光人潮,每逢连续假期时更是倍增,尤其以大关山隧道挤满游客与车辆而导致交通壅塞[11]。位于附近不远的垭口山庄,救国团在1994年至1995年间着手规划,将改造成双人房、四人房及八人房等形式的套房,以求提升住宿品质[5]。在完成改造后,房间数最多可容纳72人入住,每逢热门节日就会住房额满[5]。此外,在每年10月至12月间,山友多半会选择南横山区气候最稳定的季节入山,使得垭口山庄住满了全是准备要登山的[5][7]。随着台湾的生活型态逐渐改变,青年学子们[注 2]也受到影响,纷纷都改以其它的休闲活动取代户外健行,使南横公路这种高山的健行活动逐渐式微[6][12]。
对比2009年8月之前,原本紧邻在垭口山庄的溪谷已经有崩塌的现象,坍方处距离山庄前面的营火广场不到一百米,并且广场的地面有出现龟裂,显示出走山的迹象[5]。在历经2009年8月受莫拉克台风的重创后[注 3],南横公路沿线不仅柔肠寸断[注 4],而且在垭口山庄附近出现二处严重的坍方,每一处的崩塌面积广达15公顷以上,这也连带影响垭口山庄的地基[5][15]。南横公路中断后,使得游客无法进入山区,观光旅游活动完全停滞,垭口山庄面临无人入住的窘境,仅剩修复道路的工程人员充当工寮投宿[16]。林务局考量到垭口山庄的地基有走山之虞发生,故邀请专家于2012年7月入山实地踏勘[5]。经评估后认为,建筑主体距离坍方处仍有段距离,没有立即性危险,但地质不稳,若长久继续使用,恐危及安全,故不宜修复[10][12]。
林务局决定收回垭口山庄,与救国团停止租赁关系,并预定在2013年9月开始进行拆除,而救国团也对外公告:“原本团所属‘垭口山庄’已于102年起停止营运”[5][17]。不料,刚好遭逢台风,林务局改延至2014年3月才收回垭口山庄,并停止对外开放使用,为便于提供紧急救难之用,除了保留垭口山庄的建筑主体外,升旗台、小木屋、厕所等设施将全数拆除,并将停车场的柏油路面刨除[5][12]。
地理
垭口山庄位于海拔2,568米处,其名得自于附近有个海拔2,605米的地名称为“垭口”,与南横公路贯穿中央山脉的大关山隧道所位在海拔2,722米处也称为“垭口”并非同一地[3][4]。在林务局从救国团收回之前,垭口山庄是南横公路沿线上海拔最高的住宿地,也是救国团在经营青年活动中心当中海拔最高的山庄[3][12]。虽然南横公路将台湾的东部与西部串连,使南横山区得以开发,并成为沿线居民所仰赖的对外交通;然而垭口山庄的建址在哈里博松溪畔的平台上,与公路有段距离,得辟筑一条通道衔接,因此自台20线149公里处的岔路进入才能来到,使这条通道也同样与南横公路为垭口山庄所仰赖的对外交通[2]。循通道离开垭口山庄后,便接上南横公路,自此可分别通往东部之台东以及西部之高雄、台南等地,也是当地发展观光旅游的风景线[2]。
当游客自大关山隧道出来后,便由高雄市变成身居在台东县,距离前方不远处即有通往垭口山庄的入口[1][2]。在地理位置上,垭口山庄座落于海端乡西北境,紧邻著哈里博松溪,正因地处新武吕溪的最上游,使这里可见到溪谷侵蚀的崩塌景观[1][3]。在发生八八风灾之前,原本从垭口山庄直接眺望向阳大崩壁,仍可见云海瀑布、向阳瀑布自崖顶向下流而成的水幕,并在南横公路的云海桥下流过所构成的景象,其流水最后注入哈里博松溪而成为新武吕溪的水源[3][18]。此番景色在历经八八风灾后,全被向阳大崩壁崩落下来的土石所毁[8]。据关山工务段段长李秉仁估计,南横公路在这一段路的路基流失有大约500米长,这使得通往垭口山庄的交通受阻,无法投宿入住[5][8]。不仅如此,哈里博松溪谷所崩塌的规模也蔓延至垭口山庄,坍方处逐渐逼近,地基流失而造成地面出现龟裂,危及到垭口山庄[5]。
在南横公路沿线的地质当中,从大关山断层以东至垭口山庄附近为止,刘宪德将此区域的地层称为哑口段,属于始新世[19]。其岩性是暗灰色至灰黑色的板岩或千枚岩所构成,并偶夹薄层变质砂岩[19]。在组构上,发现此区域的劈理是相当发达,大致可见到二组的位态的劈理面,由此可知当地至少历经二次以上的造山运动[19]。颜沧波等人则是称为E层,指溪头经分水岭至大关山这一段区域,岩性主要以板岩、千枚岩及砂岩为主,其中发现板岩偶夹厚层砂岩、变质辉绿岩、玢岩、薄层石灰岩等[20]。李春生则是将哑口段称为哑口层,认为在层序上有可能是桧谷层的中段,并以大关山隧道至垭口山庄之间的出露地层为最佳,另于垭口山庄偏西位置上发现生痕化石与贝类富集层[21]。不过,李春生对垭口山庄附近的地质另有区别出溪头层,乃以向阳大崩壁所出露的地层为标准地点,取自崖顶之溪头山去命名,岩性也以板岩、千枚岩为主[21][22]。
周边景点
参见
- 救国团
- 利稻山庄
- 梅山青年活动中心
注解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