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十一學院之一,前身為創立於1928年的「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简称台大文学院,为国立台湾大学十一学院之一,于1945年成立,前身为创立于1928年的“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09年6月7日) |
此章节需要扩充。 |
此章节需要扩充。 |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前身系1928年所创立之“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史学科”。是系为台湾历史最悠久之具现代化的史学教学和研究单位,亦为今日台湾历史学界之学术研究重镇。自1974年起,其开始出版《台大历史学报》,以供历史研究者来发表各自之研究成果,影响台湾学术界深远。
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是台湾历史最悠久之哲学教育与哲学研究单位。前身系1928年所创立之“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哲学科”。今日,其设立宗旨在于培养品学兼备的哲学专业人才,以进而关怀他人与服务社会。是系每年会出版两期之《国立台湾大学哲学论评》,以供哲学研究者来发表其学术成果;亦与文学院中其他系所来共同编辑、出版《台大文史哲学报》。
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考古学、人类学之教学研究单位,目前亦是台湾唯一拥有完整的人类学学士班、硕士班、博士班之教育单位。其源自于“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土俗人种学讲座”。虽该讲座并非学科,因此不招收学生,不过其仍在考古学者移川子之藏的主持下,于1935年时,完成重要的民族志著作——《台湾高砂族系统所属之研究》(『台湾高砂族系統所属の研究』)。其成果有目共睹,这为台湾考古人类学研究的日后发展,奠定了重要之基础。而在台北帝国大学改名为国立台湾大学后,该讲座亦被更名为“民族学研究室”,并附属于历史学系之中。1949年时,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李济的指导下,于台大文学院成立了“考古人类学系”,同时亦接收了民族学研究室的各项资源。
考古人类学系在成立之后,其一方面研究以殷墟为首的中国考古学课题;在另一方面则继承了日治时期以来的台湾考古学传统。是系曾多次组织考古队,以从事圆山遗址、十三行遗址等台湾史前遗址的发掘工作;也深入各地调查,以研究台湾原住民的各族文化与生活方式。在1970年代,其参加浊大计划等学术工程,并伴随新考古学等考古学理论引进台湾后,至今日,依然为台湾的考古学、人类学之教学研究而黾勉从事。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设立于1961年,先后于1980年、1989年设立硕士班与博士班,为国内第一个完整之图书馆学教育场所。为充分反应时代发展之趋势,遂于1998年正式更名为图书资讯学系。本系教学与研究范畴在基础的“图书馆学”之外,更进一步扩展至“资讯科学”、“教学科技”和“知识管理”等相关领域。本系之教育与研究,以资讯内涵为重点,以资讯服务为依归,在配合政府发展资讯建设之政策上,实扮演举足轻重之角色。
国立台湾大学日本语文学系,成立于1994年,是台湾国立大学中首设日文学系者。目的是为培养学生学习、研究日本语文之能力,以进而造就日本语文专业人才。为延续且落实学士班之教育目标,培养具专业日文素养及国际观之多元人才,其于2003年设立硕士班。
此章节需要扩充。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