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严浩(英语:Yim Ho,1952年12月24日—),祖籍江苏吴县,香港电影导演,八十年代初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主力人物之一。最经典名作有《似水流年》和《滚滚红尘》,严浩亦凭两片分别得到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和第27届金马奖最佳导演。
严浩在香港渡船街出生[注 1],有8名兄弟姊妹[注 2],自己排行第5[注 2]。除了他及对下2弟1妹之外[注 3],对上的4名兄姊皆于中国内地出世[注 1]。他任职《新晚报》报馆编辑主任的父亲严庆澍[注 1],笔名“唐人”,是小说《金陵春梦》的作者。[3],1949年与妻子一同来港定居[注 1],而严浩的外公是前清朝官员[注 1]。严浩早年分别在何文田街及界限街警察体育游乐会对面、能目睹大坑东木屋区大火的住宅长大[注 1],毕业于香岛中学(小学部)和香岛中学[4][5],与鲍德熹为小学同学[6]。他从就读小学四年级起写作散文投稿[注 1],自小阅读中外名著[注 1]。到中学时已发表小说及杂文,同期自学拉二胡与手风琴[注 1]、吹奏口琴与笛子以及创作中乐[注 1],又会参与校内的话剧演出,但读书成绩一般[注 3]。1970年中五毕业后因不喜欢读书而无意升读大学[注 3],遂听从胞姊的朋友、导演梁普智介绍赴英入读伦敦电影学校[注 3]。留英期间于餐馆当侍应[注 3],以赚取学费。
负笈英国之前,他在1970至1973年于香港一所银行当了三年会计文员。后来由于觉得浪费光阴,所以才赴英进修两年制电影课程。[7]严浩在1975年返回香港,本来自荐应征亚洲电视编剧职位[注 3],结果在不被录用的情况下[注 3],获编剧陈韵文介绍接触《新晚报》娱乐记者杨丽君[注 3],继而被杨氏推荐认识朱克的助手[注 3],开始在无线电视任职编剧及编导。首个负责编剧的作品是由石修、汪明荃主演的《功夫热》[注 1]。另外他由电视台编剧组调到菲林组[注 4],担任儿童节目《跳飞机》其中一个导演[注 4]。数个月后转为拍摄探奇节目《奇趣录》,曾到韩国拍摄海女生活和到三八线军事区采访秘密通道新闻[注 4]。
1977年,严浩导演的《国际刑警》之〈冤狱〉,在美国纽约国际电视节获铜牌[注 4]。他在一次到中环迪士可“Go Down”消遣的场合下[注 4],遇上在台上唱歌的林子祥[注 4];林子祥知道于仁泰赏识严浩[注 4],于是指引严浩与于氏见面[注 4]。未几在1978年改投影圈,第一部执导之电影为《茄喱啡》[注 4],该片被认为是香港第一部新浪潮电影。同年,陈欣健与余允抗、于仁泰以及严浩合组公司“影力电影”制作电影[8][注 4]。及后于1984年,严浩受父亲离世启发构思出《似水流年》的故事[注 4],并替青鸟电影执导,以浓厚的乡土情怀一新港产片耳目,最终以此片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当年他通过经理人帮忙重金邀请喜多郎为《似水流年》作曲[注 5],而夏梦也邀请金庸为原称“纸蝴蝶”(严浩所改)的电影改名为《似水流年》[注 5]。
1990年,严浩拍摄《滚滚红尘》,获得八项金马奖,电影灵感来自严浩于1960年代初跟随母亲坐火车到西安接济亲戚时的回忆[注 5]。1996年的作品《太阳有耳》更为他带来德国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及国际影评人奖。在1990年代,严浩应李纯恩邀请为杂志《清秀》撰写专栏[注 2]。2000年代拍摄过两出电影作品。现时他仍参与电影创作[注 6],正构思两个电影故事[注 6],同时多把时间花在推广养生生活。因经常迁居,严浩把他入行以来获得的大部分重要奖项都捐予香港电影资料馆作藏品封存[注 6]。
严浩有两段婚姻,前妻是教育家陈树渠的女儿、导演陈烛昭[2]。他在2011年2月27日出席新书发布会时,亲口承认与26岁报称作家的贾楠结婚[9]。其妻在2017年1月23日为他诞下一名女儿[10],2020年再诞下次子。严的长子则由前妻所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