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嘉绒语支是藏缅语族羌语支[2]的一个小支系,有十多万人使用。也有人认为它可能是戎语支的一部分,与羌语支的相似来自接触。[3] 嘉绒语和尔龚语的使用者皆被中国政府认定为藏族的一支,分别称作“嘉绒藏族”和“尔龚藏族”,但两者与藏族不仅语言不同,风俗习惯等差别也很大。
不过,其他研究表明,羌语支可能是个并系群,假定的“分支”的唯一共同点是共享的古习语及因接触产生的区域特征。[4]Jacques & Michaud (2011)根据一些词汇创新认为包含嘉绒语的羌语支可能属于羌缅语群。[5]
嘉绒语支语言分布在四川,主要位于甘孜州和阿坝州。这些语言的特点是形态保守、语音古旧,使其在历史语言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这些语言群在文献中被称作道孚语、尔龚语及霍尔巴语,分布在四川阿坝州壤塘县到甘孜州道孚县的广大地域内。截至撰写本文时,还不清楚这群语言有多少无法互通的变体,但至少有3种必须加以区分:道孚县道孚话、丹巴县格什扎话与壤塘县上寨话。[6]
嘉绒语支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阿坝州马尔康市、理县、小金县及金川县。[7]附近的黑水、壤塘、宝兴、丹巴、道孚等县也分布着嘉绒语支语言。
嘉绒语支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特别是在动词形态方面。较近的分类,如赖云帆等 (2020)将嘉绒语支分为东西两支:[8]
嘉绒语又分为4种不互通的变体:东部嘉绒语(或四土话)、茶堡话、草登话、日部话。
Lin (1993)将绰斯甲语和尔龚语归为“西部嘉绒语”,“西北嘉绒语”下辖茶堡话、草登话和日部话。不过,一般认为绰斯甲语、尔龚语和嘉绒语之间的距离大于嘉绒语内部方言间的距离。例如,《民族语》称四土话和茶堡话的词汇相似度为75%,草登话和茶堡话的为60%,而四土话和尔龚语则只有13%。 黄布凡 (2007:180)[9]发现尔龚语和嘉绒语在1592个词中只有242个同源词,占比只有15.2%。 卡龙藏语有嘉绒语底层。[10]
嘉绒语被藏语包围,与藏语有密切的联系,但在词汇和形态上存在许多重大差异。嘉绒语喜好前缀,如*kə-、*tə-等,而藏语则用后缀,如-pa/-ba、-ma、-po/-bo、-mo等。下面是小金赞拉话和茶堡话中没有中古藏语同源词的词表。[14]
嘉绒语支包括以下几种语言: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