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骞(1631年—1684年),字汉槎,号季子,南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人,明末清初诗人。以“丁酉科场案”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康熙二十年(1681年)纳资放归。子吴桭臣。
生平
性情狂放,曾窃取同学巾冠,尿在其中,强辩说︰“(巾冠)居俗人头,何如盛溺?”与弟吴兆宜并有才名,随诸兄加入“慎交社”,纵酒放歌,吟诗作赋,曾对同府好友汪钝说:“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有人规劝他不必如此傲慢,他说︰“安有名士而不简贵者?”其师计青辚曾说︰“此子异时必有盛名,然当不免于祸。”
吴兆骞博涉文籍,《今世说》说他︰“每鼻端有墨,则是日读书必数寸矣。”为徐乾学、王士禛所赏识。吴伟业与宾客言:“江左三凤凰,阳羡有陈生,云间有彭郎,松陵吴兆骞,才若云锦翔。”顺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科江南乡试举人,以丁酉科场案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穷愁饥寒[1],敲凿冰块,粗粮为食。幸得难友方拱乾的关照,顺治十八年(1661年)由方拱乾赎归。吴伟业为此写下一段诗句:“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康熙二年(1663年),吴兆骞之妻葛采真和妹吴文柔从苏州来到关外,教书为业,第一个教的是宁古塔第一个流人陈嘉猷的长子陈光召,生活渐有改善,生二女一子。康熙四年(1665年)夏,与张缙彦等七人结成“七子之会”。朝鲜庆尚右道水军节度使李云龙以兵事路过宁古塔,吴兆骞作《高丽王京赋》,名震异邦。康熙十三年(1674年)秋,宁古塔将军巴海聘吴兆骞为幕府书记兼家庭教师,教其两子额生、尹生读书,礼遇甚重[2]。吴兆骞、张缙彦在宁古塔新城西门外的鸡陵山下发现泉水,称为北国名泉。
吴兆骞友人顾贞观求援于纳兰性德,纳兰性德读《金缕曲》“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竟泣下数行,允诺营救。经纳兰性德父纳兰明珠活动,吴兆骞献千余字《长白山赋》,“藉使臣归献天子,天子亦动容咨询”[3],康熙二十年(1681年)经纳兰明珠、徐乾学、徐元文等朝廷重臣相救,纳资赎归,前后历经二十三年。归程中,宁古塔将军巴海派兵护送,并拨付驿车、驿马和饮食。途中拜访纳兰性德,见墙壁上书有“顾梁汾为吴汉槎屈膝处”几字,不由大恸[4]。
纳兰性德延聘吴兆骞教其弟揆叙读书。后游京师,居于徐乾学家,因不适应气候,以疾卒于京师旅舍,享年五十四岁,临终时称最怀念宁古塔的松口蘑。纳兰性德为他料理后事,出资送灵柩回吴江。
著作
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评论说:“诗歌悲壮,令读者如相遇于丁零绝塞之间。……倘以老杜之沉郁顿挫出之,必更有高一格者。”《四库全书总目》则说︰“兆骞诗天赋特高,风骨遒上。”著有《秋笳集》。
注释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