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信片(英语:postcard)是一种具有通信性质的卡片式邮件。专供书写文字,无需封函,即可交邮局寄递。其正面为信封的格式,反面具有信笺的作用。一般在卡片的反面印有图案(风景、绘画、宣传漫画等等),在正面可以贴邮票等,写收件人地址和邮件内容。优点是省贴邮票和不用信封,缺点是篇幅小而无隐密性。亦称为“邮片”。明信片所写的内容公开,可被他人所看见,内容通常不涉及隐私权之虞,故称为明信。在某些地方明信片邮资较普通信函资费便宜。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2012年11月24日) |
依据中华邮政业务说明[1][2] ,一般民众可自行印制明信片,但不得刊印“邮政”字样及邮资符志或类似花纹。中国邮政则规定县及以上邮政企业经省级邮政分公司审批通过后,可以印制、发行带有“中国邮政”字样的明信片,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印制、发行的明信片可以印制邮资图案。因此许多人会称邮局发行之明信片为“邮政明信片”(postal card,其中带邮资符者称邮资明信片),而民间印制者则以泛称之“明信片”(post card)指称。
美国费城约翰·P·卡尔顿,在1861年将明信片的专利售予H·L·利普曼。利普曼制作了镶有边框的明信片,并加上“利普曼邮政卡片”(Lipman's postal card)的标志。欧洲在九年后也开始制作明信片。第一个使用明信片的国家是1876年的奥斯曼土耳其。
美国邮局在1873年开始发行带有邮资的邮政明信片。邮局为了因应人们想找一些更方便的方法来寄送一些便签而制作了这些明信片,而且也只有邮局可以印制。直到1898年5月1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私人邮寄卡片法案,才准许私人出版商和印刷厂制作明信片。不过最初美国政府并不允许私人企业称自行印制的卡片为“明信片”,所以他们只好称为“纪念品卡”(souvenir cards)。虽然这个禁令到1901年被撤销,但直到1908年人们才被准许将地址写在卡片的侧栏。
美国的第一张明信片是1893年创造出来,用来宣传芝加哥的哥伦布纪念博览会。此后美国政府就政府透过邮政部的规范,准许印刷商发行1分明信片(1便士明信片)。
世界上第一张明信片是1869年在奥地利发行的一张印有邮票的明信片。在1870年和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明信片作为战地信件获得青睐和普及。
在台湾是日本统治台湾十年后才通用的邮递形式,故年纪较大的人们会以日语“绘叶书”(日语:エハガキ Ehagaki)来称呼明信片。
中国邮政标准明信片,为长度不大于165mm,宽度不小于78mm,长宽比不小于:1的明信片,而异形明信片长和宽均应不超过208mm;明信片厚度应不超过5mm[3]。以下为YZ/T 0190-2023所定义的明信片规格尺寸:
编号 | 长(L) | 宽(B) |
---|---|---|
1 | 160mm | 115mm |
2 | 148mm | 100mm |
3 | 125mm | 78mm |
编号 | 长(L) | 宽(B) |
---|---|---|
1 | 148mm | 100mm |
2 | 140mm | 90mm |
各地邮政部门的执行情况不尽相同,一些大于或者小于规定的明信片仍可以明信片的形式正常寄出。
集邮中,有一种类型便是收集明信片,并有对应之明信片学。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群人进行“明信片”为主的交流,如Postcrossing。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