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音无邪纽是声韵学中对于上古中文声韵的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古代没有“邪”这个声母,而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其为据黄侃(1886-1935)、钱玄同(1887-1939)及戴君仁(1901—1978)等人的考证,认为“古无邪纽”并提出了“邪纽古归心”,及“邪纽古归定”等不同的学说。
邪纽古归心?归定?
在1912年至1914年之间,黄侃经过深入的研究后,编著《古声十九纽》一书,文中只提到有精、清、从和心母,而没有提到邪母。那后来的邪母是从哪里来的呢?他认为“邪母”是从心母而来的,提出了“邪母古归心纽”的理论。
后来,钱玄同在《古音无邪纽证》这篇文章中,发表了对“邪母古归心纽”理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邪纽古非归心,应归定”,他从《说文解字》中的9300多字当中,有105字为邪纽,研究出邪纽应归定纽的有百分之八十,提出了新的学说──“邪纽古读定纽”理论。
邪纽学说之发展
黄侃先生之《古声十九纽》
古声十九纽(正声),中古四十一纽(变声)
部分研究考证如下:
喉:影(喻、为)晓 匣
牙:见 溪(群) 疑
舌:端(知、照)透(彻穿审)定(澄神禅)泥(娘日)来
齿:精(庄)清(初)从(床)心(邪疏)
唇:帮(非)滂(敷)并(奉)明(微)
钱玄同先生之《古音无邪纽证》
邪纽古归定
部分研究考证如下:
1.寺:特:待
2.涎:诞
3.徐:途
4.隋:堕
5.绪:屠
6.序:杼
戴君仁先生之《古音无邪纽补证》
钱玄同的学生戴君仁先生(1901—1978),再进一步从读若、异文等等的资料进行考证,写成了《古音无邪纽补证》一文,
部分研究部分考证如下:
1. 《易经‧困卦九四》中的“来徐徐”,它的释文是:“子夏作荼荼”。
2. 《左传‧哀公十二年》中的“若可寻也”,它的注释是“寻之言重(直容切)也”。
3. 《诗经‧桑柔》中的“大风有隧”、《礼记‧曲礼》中的“出入不当门隧”和《左传‧襄公十八年》中的“连大车以塞隧”,它们的“隧”字,其传注都是“道也”。
参考书目
- 黄侃(1886-1935):《集韵声类表》,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
- 钱玄同(1887-1939):《钱玄同文集(第四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 戴君仁(1901—1978):《古音无邪纽补证》,辅仁学志,1935年。
- 王力(1900-1986):《汉语音韵》,中华书局,2002年。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