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质体生物

真核生物的一大分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始色素體生物

原始质体生物学名:Archaeplastida)即泛植物(Plantae sensu lato,广义的植物),是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包括红藻绿藻陆生植物及少量合称为灰胞藻的生物。除了狭义的植物(Plantae sensu stricto)外,其他原始质体生物只具有部分植物特性,例如红藻和灰胞藻没有植物必需的叶绿素b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下属类群 ...
原始质体生物
化石时期:盖层纪至今,1600–0 Ma[来源请求]
Thumb
水中的藻类与陆地上的植物,摄于美国俄勒冈州斯普拉格河
科学分类 编辑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演化支 多貌生物 Diaphoretickes
演化支 CAM
演化支 原始质体生物 Archaeplastida
Adl et al., 2005[1]
下属类群
异名
关闭

在其他的分类方式上本类生物归属于原生生物而非植物。

所有这些生物体的质体叶绿体等)有两层膜包围,表明了这些生物体是直接内共生蓝菌而进化来的。其他真核生物的质体包有3或4层膜,显示牠们是通过内共生绿藻或红藻而获得的质体。这也是本类生物称之为“原始质体”生物的由来。

研究证据表明,红藻、绿藻与陆生植物明确形成了单系群,拥有共同起源[6]

原始质体生物的细胞缺少中心粒,线粒体具有平的,具有纤维素成分的细胞壁,以淀粉形式存储食物。然而,这些特点也可能被其它真核生物所拥有。

原始质体生物可分为两条进化分支。红藻具有叶绿素a藻胆蛋白(phycobiliprotein),类似于大多数蓝菌。绿藻与陆生植物被合称为绿色植物,具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但缺少藻胆蛋白。灰胞藻具有典型的蓝菌色素,并且其质体不寻常地有细胞壁,称为蓝小体(cyanelles)[1]

形态

所有原始质体生物都有质体。其中灰胞藻的质体与蓝菌极为接近,这为内共生理论提供了证据。

大多数原始质体生物的细胞有细胞壁,基本上但不都是由纤维素构成。

细胞组织方式变化很大,从单细胞到群体,或为细胞成串排列组成藻丝状的丝状体,不分枝、假分枝或真分枝,不具鞭毛,不产游动细胞。乃至出现细胞分化的多细胞生命。

化石

最古老的原始质体生物化石是在澳大利亚北部发现的绿藻化石,距今约15亿-13亿年前,与分子钟计算出来的绿藻起源于15亿年前相一致。最古老的红藻化石距今约12亿年。

分类

原始质体生物这一名称在2005年被提出,当时的定义包含灰藻红藻绿色植物[1]

2015年以来,汤玛斯·卡弗利尔-史密斯、帕特里克 J. 基林(Patrick J. Keeling)、阿拉斯泰尔 G. B. 辛普森(Alastair G. B. Simpson)和 Fabien Burki 各自带领研究小组展开相关研究,发现最初定义的原始质体生物可能不是单系群。前三个研究小组的分子分析结果均显示,一类称为皮胆虫(学名:Picozoa 或 Picozomas)的原生生物嵌入了原始质体生物内部,并与红藻形成姐妹群,而隐藻生物的分类位置尚不明确[7][8][9]。四个研究小组的分析结果如下:

更多信息 汤玛斯·卡弗利尔-史密斯研究组[7], 帕特里克 J. 基林研究组[8] ...
汤玛斯·卡弗利尔-史密斯研究组[7] 帕特里克 J. 基林研究组[8] 阿拉斯泰尔 G. B. 辛普森研究组[9] Fabien Burki 研究组[10]
原始质体生物

皮胆虫

红藻

绿色植物

灰藻

隐藻

原始质体生物

皮胆虫

红藻

隐藻

灰藻

绿色植物

原始质体生物

皮胆虫

红藻

灰藻

绿色植物

隐藻

原始质体生物

灰藻

绿色植物

隐藻

皮胆虫

红藻

关闭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