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卡洛斯·胡安·芬莱(Carlos Juan Finlay,1833年12月3日-1915年8月20日),古巴医生和科学家,公认的黄热病研究先驱。
芬莱具有法国和苏格兰血统,他出生在古巴的卡马圭市,其本名原是“胡安·卡洛斯·芬莱·伊巴雷斯”。后来,他更名为“卡洛斯·胡安”。1853年,他入读美国宾西法尼亚州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的杰斐逊医学院,并于1855年毕业后在哈瓦那、巴黎完成了学习。这之后,他定居哈瓦那并开展了医疗实践。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芬莱开始了他的工作,并在1900年时取得突出成果。他是第一个在1881年时论证蚊子是黄热病之媒介物的人:蚊子叮咬一个病人后还能不断地叮咬其他人,由此导致健康人被感染。[1]一年之后,芬莱确认黑斑蚊属的蚊子是黄热病的传播者。随后,根据他的理论,他建议人们控制蚊子数量以制约疾病的扩散。
20年后,即1900年,沃特·瑞德委员会(Walter Reed Commission)证实了芬莱的假设和他的详尽的证明。芬莱随后成为古巴的首席卫生官(1902年-1909年)。尽管瑞德医生因“打败”黄热病而在历史书中得到许多赞扬,他还是将其归功于芬莱医生,说是芬莱发现了传播黄热病的媒介,以及由此带来的控制该病扩散的可能。瑞德医生常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芬莱的论文,他还在其私人信件中给予芬莱以应有的名誉。[2]
1900年,古巴的一位医生兼美国军官罗纳德·伍德(Leonard Wood)将军说道:“对芬莱医生医学原理的证实,是自从爱德华·詹纳发现(天花)疫苗后,医学领域的最伟大的进步。”
1903年,美国政府开始了建设巴拿马运河的工程。在此之前,每年都有大约百分之十的劳动力因疟疾和黄热病而丧失,而芬莱的发现减少了蚊媒疾病的传染事件和大范围的扩散,有力地推动了该工程的建设。
在如今的古巴马里亚瑙区有一个注射器形状的称作“方尖碑”(El Obelisco)的纪念碑,即是为了纪念芬莱先生的。此外,古巴政府在1981年时发行了有关芬莱的纪念邮票。[3]在巴拿马城海湾前(他在运河之旁创造了可能),也矗立着一座芬莱的塑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颁发“卡洛斯·芬莱微生物奖”以纪念他。
芬莱是哈瓦那皇家科学学会的成员。他能流利地使用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及英语,还能读懂拉丁文。他兴趣广泛,写了各种各样学科不同的文章,比如麻风、霍乱、重力以及植物疾病。然而,他的主要兴趣仍是黄热病,他也是有关这种疾病的四十篇文章的作者。他认为中间宿主是疾病的肇因,这个理论被人嘲笑了许多年。他是一位仁爱者,常常接诊许多付不起医疗费用的病人。正是由于他的工作,芬莱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7次。[4]1908年,他荣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15年8月,芬莱在古巴哈瓦那的家里因中风去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