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國際軍事聯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华沙条约组织(俄语:Организация Варшавского Договора),简称华约组织或华约,正式名称为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织(Договор о дружб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 и взаимной помощи)[1],是为对抗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势力而成立的共产党国家政治军事同盟。
1954年苏联加入北约被拒,而在1955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加入北约后,苏联也拉拢了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签署《华沙条约》(又称“苏东条约”,全称《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注 1]、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由原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起草,1955年5月14日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2]
华约虽然没有获得全部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但因为有苏联的直接参与,所以在大部分场合可以直接代表东方阵营,和北约同等级。除了南斯拉夫以外的所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均加入了华约;在亚洲方面,蒙古人民共和国是华约组织唯一的观察员国。1968年,阿尔巴尼亚因为与苏联的关系恶化而退出华约。1990年两德统一,东德退出华约,此后华约便逐渐陷入瘫痪状态,但直到1991年华约组织才宣告解散。目前大部分东欧原华约成员国在冷战结束后都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政治协商委员会 | |||||||||||||||||||||||||||||||||||||||||||
常设委员会 | 联合秘书处 | ||||||||||||||||||||||||||||||||||||||||||
装备委员会 | 后勤委员会 | ||||||||||||||||||||||||||||||||||||||||||
国防部长委员会 | 外交部长委员会 | ||||||||||||||||||||||||||||||||||||||||||
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 | |||||||||||||||||||||||||||||||||||||||||||
军事委员会 | 总参谋部 | 技术委员会 | |||||||||||||||||||||||||||||||||||||||||
联合武装部队 一体化部队 | |||||||||||||||||||||||||||||||||||||||||||
“ |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 ” |
——华沙条约 第四条 第一款[3] |
国家 | 加入 | 退出 | 备注 | ||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1955年5月14日 | 创始成员国 | 1991年7月1日 | 组织解散 | |
波兰人民共和国 | |||||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 |||||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 1956年匈牙利革命时曾短暂宣布退出 | ||||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 无苏联军队驻扎 | ||||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58年后无苏联军队驻扎 | ||||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 | 1968年9月13日 | 苏阿决裂 |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1956年1月28日 | 成员国 | 1990年10月3日 | 两德统一 | 东德重组为东柏林及新联邦州加入西德 |
蒙古人民共和国 | 1963年7月 | 观察员国 | 1991年7月1日 | 组织解散 | 中苏交恶后寻求加入,后苏联以双边条约驻军 |
北约的估计数 | 华约的估计数 | |||
类型 | 北约 | 华约 | 北约 | 华约 |
军人 | 2,213,593 | 3,090,000 | 3,660,200 | 3,573,100 |
作战飞机 | 3,977 | 8,250 | 7,130 | 7,876 |
全面打击飞机 | 不适用 | 不适用 | 4,075 | 2,783 |
直升机 | 2,419 | 3,700 | 5,720 | 2,785 |
战术导弹发射器 | 不适用 | 不适用 | 136 | 1,608 |
坦克 | 16,424 | 51,500 | 30,690 | 59,470 |
反坦克武器 | 18,240 | 44,200 | 18,070 | 11,465 |
装甲步兵战车 | 4,153 | 22,400 | 46,900 | 70,330 |
大炮 | 14,458 | 43,400 | 57,060 | 71,560 |
其他装甲车 | 35,351 | 71,000 | ||
装甲车发射桥 | 454 | 2,550 | ||
防空系统 | 10,309 | 24,400 | ||
潜艇 | 200 | 228 | ||
核动力潜艇 | 76 | 80 | ||
大型水面舰艇 | 499 | 102 | ||
航空母舰 | 15 | 2 | ||
配备巡航导弹的飞机搭载舰艇 | 274 | 23 | ||
两栖战舰 | 84 | 24 |
北约、华约两大国际组织的成立,代表双方以冷战形式的军事对抗正式开始。1968年8月,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布拉格之春的民主化改革运动,华约组织武装力量居然在苏联的领导下,大规模武装入侵自己的成员国捷克斯洛伐克,招致盟友普遍抗议,如阿尔巴尼亚于同年9月13日宣布退出华约。
1960年代中苏交恶后,华沙条约国家对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与北约相同的敌对措施,并威胁进行核攻击,这也是中国唯一一次被军事集团核威慑,[5]这是因为1969年中苏爆发的冲突,苏共总书记布列茲涅夫、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1990年10月3日,东德在两德统一后也退出华约,转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约于1991年3月31日停止一切活动,1991年7月1日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签署了终止华沙公约的议定书,华沙条约组织正式宣布解散。1992年,俄罗斯主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签署,2002年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立。与此同时北约开始了东扩,1999年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为北约新成员国。之后三次不断吸引东欧国家申请加入。
原华约成员国 | 退出华约时间 | 东欧剧变后之国家 | 加入北约时间 | |
---|---|---|---|---|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 | 1968年9月13日 |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 2009年4月1日 |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1990年10月3日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东柏林及新联邦州) |
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 | |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 1991年7月1日 | 匈牙利 | 1999年3月12日 | |
波兰人民共和国 | 1991年7月1日 | 波兰共和国 | 1999年3月12日 | |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 捷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91年7月1日 | 捷克共和国 | 1999年3月12日 |
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 斯洛伐克共和国 | 2004年3月29日 | ||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 1991年7月1日 | 保加利亚共和国 | 2004年3月29日 | |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91年7月1日 | 罗马尼亚 | 2004年3月29日 |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91年7月1日 | 爱沙尼亚共和国 | 2004年3月29日 |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拉脱维亚共和国 | 2004年3月29日 | ||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立陶宛共和国 | 2004年3月29日 | ||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等12个加盟共和国 |
俄罗斯联邦 等12个主权独立国家 |
未加入北约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