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俄罗斯的一个联邦管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高加索联邦管区(俄语:Се́веро-Кавка́зски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о́круг,罗马化:Severo-Kavkazsky federalny okrug),位于俄罗斯西南部的北高加索地区,是目前俄罗斯的联邦管区之一,总面积171,100平方公里,总人口9,038,928(2002)。2010年1月19日自南部联邦管区独立而成一联邦管区。由当时的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成立俄罗斯的第8个联邦管区。成立该区的目的,根据梅德韦杰夫的说法是为解决经济领域犯罪和严重的行贿问题。[2]第一任总统驻北高加索联邦区全权代表为亚历山大·赫洛波宁。梅德伟杰夫在任命赫洛波宁时,也同时任命其为政府副总理,他不仅拥有经济权限,而且拥有在人事与强力机构工作等法律部门的权限。
北高加索联邦管区 Северо-Кавказски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округ | |
---|---|
俄罗斯联邦管区 | |
北高加索联邦管区的地理位置 | |
坐标:43°42′41″N 44°48′22″E | |
国家 | 俄罗斯 |
建立 | 2010年1月19日 |
行政中心 | 皮亚季戈尔斯克 |
政府 | |
• 总统特使 | 亚历山大·马托夫尼科夫 |
面积[1] | |
• 总计 | 170,400 平方公里(65,800 平方英里) |
面积排名 | 8th |
人口(2010年俄罗斯人口普查) | |
• 总计 | 9,428,826人 |
• 排名 | 第7 |
• 密度 | 55.3人/平方公里(143人/平方英里) |
• 市区 | 49.2% |
• 乡村 | 50.8% |
联邦主体 | 7 |
经济地区 | 1 |
网站 | skfo |
= |
北高加索联邦区包括达吉斯坦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北奥塞梯共和国、车臣共和国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联邦区中心设于皮亚季戈尔斯克。
# | 州旗/区旗 | 联邦主体 | 面积(平方公里) | 人口(2010年) | 人口(2012年) | 首都/行政中心 |
---|---|---|---|---|---|---|
1 | 达吉斯坦共和国 | 50,300 | 2,910,249 | 2,931,291 | 马哈奇卡拉 | |
2 | 印古什共和国 | 3,600 | 412,520 | 429,458 | 马加斯 | |
3 |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 12,500 | 859,939 | 859,149 | 纳尔奇克 | |
4 | 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 | 14,300 | 477,859 | 474,787 | 切尔克斯克 | |
5 | 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 | 8,000 | 712,980 | 709,398 | 弗拉季卡夫卡兹 | |
6 | 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 66,200 | 2,786,281 | 2,786,727 | 斯塔夫罗波尔 | |
7 | 车臣共和国 | 15,600 | 1,268,989 | 1,303,423 | 格罗兹尼 |
北高加索联邦区,是高加索地区分布在黑海和里海及俄罗斯欧洲范围内的高加索北端地区。总面积171,100平方公里,占俄罗斯总面积2%,总人口9,038,928,约为俄总人口11.5% 从地理上来看,北高加索包含高加索主峰北坡即西脊的部分,以及山脉南坡一部分的区块,至西区普索河为止。海洋边界的部分,普遍认为西起亚速海和刻赤海峡西部,东至里海,根据世界简明图集第二版的分类,被普遍接受的北高加索区域是分隔欧亚的欧洲一侧。[3]
此区民族众多,民族宗教矛盾。自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以来,北高加索地区便成了多个反政府武装组织的聚集和活跃地。在这个多民族聚集之地,生活着18个民族,其中以俄罗斯族和车臣族居民最多。同时,这里还汇集了东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等多种教派。 主要由穆斯林人口组成,北高加索区也是俄罗斯境内唯一一个穆斯林为多数民族的联邦管区,根据2010年的官方人口普查,北高加索的俄裔人口只占了不到该区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约为2,854,040 人(30.26 %),主要聚集在前高加索西部、大高加索北麓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俄语:Ставропольский край)。[3]
北高加索最早的宗教信仰受到拜占庭传教士的影响,信奉基督教,在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存在着俄罗斯境内最古老的基督教堂。但随着十三世纪蒙古族的入侵,原先的宗教信仰受到重大的打击,取而代之的是从约莫八世纪开始在山民间流传的伊斯兰信仰。公元七世纪,随着阿拉伯人征服杰尔宾特城(位于今日达吉斯坦共和国)的脚步,伊斯兰信仰也一并进入北高加索区,直到约莫十九世纪,为了抵抗俄罗斯的侵略及凝聚人们的反殖民化运动,伊斯兰教逐渐成为取代基督教的主要信仰。 时至今日,车臣、切尔克斯及印古什即为以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的地区。
北高加索地区的宗教成分复杂,仅伊斯兰教就包括三个教派:苏菲派(塔里卡派);教条神学派和沙斐仪学派与哈乃斐学派的教法学;萨拉菲派(瓦哈比教派),其中萨拉菲派是北高加索的瓦哈比教派,瓦哈比教派是伊斯兰教的一个极端主义教派,他们信奉没有删减或更改的伊斯兰教原初教义,沙特阿拉伯和塔利班武装是瓦哈比教义的忠实追随者,坚持建立正统宗教国家。苏联解体后,由于俄罗斯当局疲于应对北高加索的社会、经济、文化危机,当地穆斯林在对中央和地方政权失望的同时,对瓦哈比派思想产生兴趣。瓦哈比派的宗旨在论证车臣脱离俄罗斯的问题上起了显著的作用。[4]
北高加索是俄罗斯最贫穷的联邦区,拥有最多的青年人口,同时也是最高的失业率。工作方面以临时工为主,面临着不可预测的未来及经济来源,一半以上的就业收入在贫穷线以下。 联邦区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中央政府的补助,但同时其资源的开采权及税务收益也被中央所把持。北高加索区的矿产以石油和天然气最丰富。农业也较发达,是俄联邦主要的粮食基地之一,整体产业结构表现出农工业综合体的特性。
经济型态仍维持在农村的生活模式,基本建设的缺乏造就了水、电、天然气的供应不足。贪污腐败盛行,使得此区更加显得分配不均。更甚者,联邦区的某些共和国自从二战后即存在着地雷问题,例如车臣共和国,人民甚至无法依靠农业达成自给自足。今日俄罗斯在原油产量上仅落后沙特阿拉伯及美国,位居全球第三,而北高加索联邦区做为对欧洲的主要油汽供应网络,仍因为开采及分配权掌握在中央及财阀手中,人民依旧普遍贫穷,区域动荡不安。[5]
第二次车臣战争结束后,随着安全局势趋于稳定,车臣的经济重建渐入轨道,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高加索其他地区的整体经济形势却在不断恶化,其人均GDP总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准的1/2,失业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准。由于就业困难,许多青少年出于生计的需要被吸收进恐怖团伙。俄政府已经制定了北高加索联邦区未来15年的经济规划,计划到2025年将该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1.7倍,失业率从目前的16%降至5%。[6]
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唇齿相依”。在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美国军事力量进入中亚的情况下,一旦外高加索成为北约的势力范围,俄罗斯将处于北约的半包围之中。 为了能保住自己的“南部屏障”,确保南大门不直接面对北约侵犯压力,俄罗斯在不断调整与外高加索三国关系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高加索地区的军事存在。目前,北高加索军区已成为俄军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的军区。针对美国和北约在俄格边境的军事活动,俄军加强了防范措施。 民族主义者在高加索地区策划一系列行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就是把北高加索重新拖入大规模武力冲突的泥潭,而且还想扩大冲突的地域范围,使之国际化。[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