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熊(学名:Ursus maritimus,意即“海熊”)又称白熊或冰熊[3],是位于北极地区的一种大型肉食性哺乳动物,北极熊是现存体型最大的熊,是顶级捕食者之一,也是现存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约四十万年前[4](也有不同的学者认为是十五、二十、六十甚至上百万年前[5][6][7][8])由古代棕熊演化而来。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此条目在对应语言版为高品质条目。 (2023年3月30日) |
北极熊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哺乳纲 Mammalia |
目: | 食肉目 Carnivora |
科: | 熊科 Ursidae |
属: | 熊属 Ursus |
种: | 北极熊 U. maritimus
|
二名法 | |
Ursus maritimus Phipps,1774
| |
亚种 | |
北极熊的分布范围 | |
异名 | |
|
外部图片链接 | |
---|---|
北极熊 3D model |
活动范围
北极熊(polar bear)是一种能在恶劣酷寒的环境下生存的动物,活动范围主要在北冰洋、即北极圈附近,而最南则可以在有浮冰出没的地方(现时找到牠们的最南点为加拿大的哈德森湾最南处的詹姆士湾)。而最北可以在北纬88度找到牠们,牠们分布在北极点。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中的物种存续委员会把北极熊的栖息地划分为十九个地域以做科学研究目的,分布在五个国家:阿拉斯加(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格陵兰(丹麦)[9]。
由于浮冰是北极熊捕食海豹和鱼类 赖以生存的重要栖地,因此这些地点皆是海冰布集的区域、或是母北极熊生育小北极熊的育哺洞穴的重要所在地。
牠们的主要活动中心为:
- 弗兰格尔岛(俄罗斯,为母北极熊哺育小北极熊最重要的地域之一[10])
- 北阿拉斯加及西阿拉斯加(美国)
- 加拿大西北地区及其内的群岛(加拿大)
- 格陵兰周边海域(丹麦)
- 斯瓦尔巴-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挪威)
- 俄罗斯西北部岸边及海冰域(俄罗斯)
北极熊一般被定义为独居性动物[11],除了养育小熊的母熊(小熊由母熊单独抚养)、或交配期间公母熊在一起的两三个星期间外,他们几乎都独自活动、到处捕猎,因此范围可以非常之大。根据科学家追踪个别母熊的记录,发现不同母熊的活动范围有明显不同,小到200平方公里、大可到96万平方公里[12]。
近几十年来因为温室效应(或称全球变暖) 造成海冰不断消褪、北极熊觅食困难、不断地需要找寻新的狩猎地域、加上北极圈的严重海洋污染等因素,北极熊已面临到严重的生存危机。许多科学家和生态保育专家担心,北极熊可能在21世纪内绝种[13]。
这个趋势可以由牠们活动范围的最北点、不断进行长游、向南觅食看得出来[14][15][16]。
由于北极熊已在几十多万年以来、演化为适应极寒带的肉食动物,除了北极之外,在地球上牠们可以适应的地区,可能只有酷寒的南极圈。但由于北极熊的人为移居会对南极圈的既有生物系统产生巨大的冲击、甚至毁灭性的破坏,因此许多科学家或北极熊保育专家反对将牠们用人为方式移居到南极圈[17]。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将北极熊列为易危VU。为了保护他们,在IUCN北极熊专家组的极力促成之下,1973年所有北极熊的分布国共同签署了《全球北极熊保护协定》,就移动、保护和管理北极熊做了详细约定。1975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正式生效,北极熊被列入CITES附录Ⅱ,1992年熊科整科被列入CITES附录Ⅱ[18]。
特征
在所生存的空间里,北极熊位于食物链的最顶层[19]。健康的北极熊会拥有极厚的脂肪及毛发,以在北极这种极端严寒的气候中生存。其中白色的外表在雪白的雪地上是良好的保护色。北极熊是游泳健将,主要在海冰上捕捉海豹为食。
北极熊是熊科熊属动物。科学家已有共识并认为北极熊是由棕熊演化出来,但对于演化的时间点还存在争议。过去大部分的科学家认为北极熊是最现代的熊,约15万年前演化出来[5],但新的DNA技术令有些科学家认为它们是在约60万年前演化出来。北极熊能与棕熊杂交出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尤其北美洲的棕熊亚种灰熊在野外会与北极熊杂交出介于两者间的灰北极熊(Ursus maritimus × Ursus arctos),基因分析显示两者仍不时发生基因交流,使得灰熊成为了与北极熊关系最亲近的棕熊亚种,这也意味着北极熊与棕熊之间还未形成完整的生殖隔离[20][21][22]。
也有科学家认为,不同区域间的北极熊,基因几乎变化性不够大,因此在面临气候变迁的危机,北极熊缺乏多样性的基因,容易导致他们全面性灭绝。
北极熊的皮肤其实是黑色,透明的毛发在阳光及冰层的反射下看起来是白色,使牠们能够在冰层上悄悄的跟踪并突袭猎物。由于毛发是保暖的关键,当毛发脏污、或因下水而沾有盐分时,会影响其保暖的效能,因此北极熊一般都会注重整理毛发。母熊会仔细地舔拭、整理小熊的皮毛,成熊则用全身抖动、雪地上打滚、找淡水水源清洗自己的方式来维持清洁。
由于小熊的脂肪层不够丰厚、散热体积比率大,在水中容易失温,因此母熊会尽可能不让小熊入海。当母熊因为周边海冰不够、食物来源不足、而被迫必须长泳觅食时,跟在母熊后的小熊,往往会溺死在海中。
由于北极熊在几十万年间已发展为在极端酷寒中,依旧可以有效率保温的体质,牠们的皮毛会有效锁住热气、让体热不致流失,少数的热量、只能从四肢的脚掌及脸部散逸,因此在天气暖化的过程中,也容易造成过热死亡。
北极熊的身体结构,让牠们可以在捕获猎物后、可以在半个钟头内吃下体重约10%的食物,并在一顿吃下约20%体重的食物 。因此在狩猎丰硕时,可快速让体重飙高。而在长期间缺乏食物,尤其八九月间、等待海冰重新凝结时,可本能地降低活动量、以减低热量消耗。大幅度的体重改变、加上近乎全脂肪的饮食型态,却不会像人类般造成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问题。 研究者针对棕熊和北极熊的一项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北极熊的毛色改变和高脂肪饮食,都在基因水平有所体现。它们与脂肪运输和脂肪酸代谢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功能性变异,其中最典型的是编码所谓“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主要蛋白质成分的APOB基因。这些变异使得它们能够适应高脂肪的饮食,而不会像人类一样,罹患动脉硬化或心血管疾病等肥胖病。这些基因或许对我们了解及治疗人类相关的高脂肪食物和心血管疾病有启发[18]。
北极熊和部分的灰熊,是现今体型最大的陆上肉食性动物。出生时的小熊、到三四个月左右,公母熊的重量都差不多,惟公熊的头围会较大,之后的高度和重量,就会因性别不同,开始有很大的差异[23]。一般来说,成年公熊直立起来可高达8.3英尺(约2.5米),最重可重达798公斤,相当于3-4只公非洲狮。成熊母熊体型会小得多,但也达约449公斤、2.1米[24]。
尽管身躯庞大,为了捕捉海豹,北极熊其实相当灵活,奔跑的时速可以达到25英哩(约时速40公里)[25]。由于需要在不同的海冰层、岛屿、或冰间湖间捕捉海豹,北极熊也擅长游泳,能以6英哩的速度(约时速10公里)、一天游约60英哩(约97公里)远。他们游泳时,前面两掌如同船桨般、在水中交互滚动前进[26][27]。
由于全球变暖,各海域的海冰在不断地消褪中[28][29]、北极熊有时为了找寻海冰上的海豹,一游需要好几天无以进食,消耗极大的体力[14]。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的北极熊现今只剩不到2万5仟只,面临绝种的危机[30][31]。
北极熊是熊类中,生产量最低的种类之一。由于小熊赖母熊以维生的时间很长,母熊一生中,大约只会生产5胎,而只数平均约两只,远低于其先祖灰熊[32]。北极熊养育后代的责任,完全落在母熊身上,一般可长达2年半、甚至有3年的记录[33][34]。成年的公熊在春天时会积极地找可交配的母熊,有时追随一只母熊的气味,可长达数日甚至上周。母熊一般不会主动,甚至会测试公熊的体力来决定是否要与之交配。由于养育小熊的母熊不会发情,因此可交配的母熊,数量往往比可交配的公熊还少,造成有多只公熊彼此咬打、竞争一只母熊的情况,这时母熊大多会静观其变,因为母熊独立养育小熊的时间较长,牠们要确定下一代的基因够强壮、可以生存[35][36][37]。
公熊追求到母熊后,他们会在一起长达数星期,但结束后,双方会分头觅食,也许之后再也不会见到面。如果母熊可以在冬季之前捕到足够的海豹、储存够丰硕的脂肪,牠就会在冬季(约十月底到十二月初)到特定地点、找适当的位置,开始挖雪来打造牠自己的哺育洞穴,准备生育小熊[38]。有科学家发现,在适当机会,母熊也会利用其他母熊以往离弃的既有哺育洞穴,以减少造洞的力气、储存自己的能量来哺育小熊[39]。和牠们的近祖灰熊不同,北极熊只有怀孕的母熊才会冬眠。由于冬季是猎捕海豹的重要季节,因此公熊和未怀孕的母熊,并不会冬眠[40][41]。
雌性北极熊的怀孕期并不一定,要看母熊的体能和气候状况决定[42],但北极熊的婴儿通常会在早冬出生[43]。而双胞胎的比率最高,也有一只或三只,最高纪录为一胎四只,但非常罕见,以科学家追踪记录来算,平均是1.7只。一般而言,除了基因可能会有影响外,母熊年纪、体能和脂肪储存量,是决定小熊只数的重要关键[44]。与其他“熊属”的熊相似,刚出生的北极熊十分幼小,只重几百公克、眼睛和耳朵的功能还没发展健全。牠们所喝的母奶有1/3以上是脂肪,营养丰富,因此生长得非常快速[45]。大约一个月大时,牠们的眼睛才会打开,在一个半月大时,牠们能够步行。母熊待在哺育洞穴中一般是4个月,但记录最长有八个月[46],之间不吃、不喝、也不排泄,除了昏睡,牠们本能地舔拭及哺育小熊[47]。
由于在洞内长时间的不吃不喝地喂哺小熊,离开哺育洞穴的母熊,比刚进去时、体重可降低甚至一半以上[48],因此急需捕猎、以补充体能。虽然如此,母熊会有耐性地等待一两个星期、让小熊适应外面的环境后,才正式离开哺育洞穴。加拿大的缅尼托巴的瓦布斯克国家公园,可见有游客或摄影团队,前往拍摄甫出哺育洞穴的母熊及小熊[49][50][51]。
小熊一般会跟在母亲身边长达2年半、甚至3年、感情亲密。在此过程中小熊会逐渐断奶,开始食用母亲猎捕到的食物,并跟着母亲学习各种在未来独立后、赖以生存的狩猎技能[52]。
小北极熊最大的天敌是成年的公熊,有记录公熊追杀小熊、甚至少数有吃食的情形,因此有小熊的母亲,都会尽量避开公熊[53],但在必要时、仅管体型可能只有公熊的一半,母熊仍会努力捍卫小熊[54][55]。
由于小北极熊在三岁前狩猎的经验不足,几乎仰赖母亲的乳汁、或猎捕、找到的食物生存,当母亲的食物来源不够时,本身的乳汁也会枯竭[56],以致小熊饿死,因此一般而言,只有经验丰富、擅于捕猎的母亲、才能够让小熊在北极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57]。
几十万年来,在北极酷寒的环境中,北极熊已演化全几乎完全的肉食性动物,少数食用的植物为海草、或夏天冻原间偶有的蓝苺等[58],但只能用以补充其矿物质,无法提供生存所需的热量。他们赖以生存的热量,几乎百分之九十需要仰赖猎捕不同的海豹。北极熊的嗅觉非常敏锐,是猎犬的七倍左右[59],可闻到几公里以外的海豹,并可找到一两米以下雪层的海豹[60][61]。
北极熊是很聪明、充满好奇、学习力强的动物[62][63]。牠们的猎捕技巧完全学习自母熊,有冰上追踪、水面追踪、游泳跟踪、耐性守候、破冰袭击、直接攻击、声东击西等等不一而足。由于海冰可以瞬息万变、海豹的警觉性很高,他们必须要在冰上世界学习去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技巧捕猎,才能生存下去[64][65][66]。
一般人可能认为北极熊捕食海豹轻而易举,事实上,在稳固又适宜的海冰、或冰间湖上,北极熊猎捕五六次的成功几率,可能只有一次[67]。而在开放海域上的海冰,猎捕成功的几率会降到佰分之五以下。每二十次的猎捕,可能只有一次会成功。[68][69][70]在海中海豹远较北极熊灵活、下潜速度快,此外北极熊无法闭气过久(一般是一分多钟,而海豹可达40几分钟)[71],因此北极熊几乎无法在海中追捕到海豹。在开放海域上的海冰,海豹极容易潜入海水逃脱,导致北极熊成功猎捕的机会很低。
北极熊在猎捕到海豹后,会先食用其身上的脂肪层,因为那是摄取惟生所需的热量最重要来源。擅于捕猎的北极熊、尤其是壮硕的公熊,有时会把猎物的脂肪层吃完后,其他弃而不食,就会成为其他年轻或老年公熊、母熊及小熊们在饥饿时的食物来源[72]。北极熊的食余,尤其在严酷的北极冬天时、是其他极带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粮来源,例如北极狐[73]。因此科学家会观察到,成年的大北极熊身后,有时会跟着一只雪白的北极狐。
北极熊主要的食物来源有以下:
环斑海豹(Pusa hispida或Phoca hispida)是海豹中体型最小的海豹,成年长约4英尺(1.3米)、重约150磅(70公斤)。母熊、尤其是养有小熊的母熊,大多是猎捕环斑海豹为生。母熊带着小熊刚离哺育洞穴时,也刚好是环斑海豹在海冰上产小海豹的时间。
常见有影片、北极熊不停地在冰上嗅寻后,忽然站立起来,快速以两只前掌用力击破地上的冰雪后,整个上半身立刻钻进洞去追捕猎物,只露出㘣㘣屁股和两只后脚撑在洞口,这时的猎物,多是环斑海豹。[74]小海豹刚出生时的脂肪层不足,北极熊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猎取到成年母海豹,惟成年海豹的警觉性高、不易捕捉。
世界上现约有250万只环斑海豹。
髯海豹(Erignathus barbatus)是北边海域中、体型最大的海豹。成年时可长约8英尺(2米以上)、重约900多磅(400多公斤),由于性喜在浮冰上小憩、又体型庞大,是体力好、狩猎技术佳的公熊最喜猎食的对象,一只成年的髯海豹可提供一只成年公熊一星期所需的脂肪。但刚出生或年轻的髯海豹也是母熊的重要猎物。世界上现约有75万只髯海豹 。
竖琴海豹(Pagophilus groenlandicus)以其身上的竖琴形状斑纹为名。牠们的繁殖能力强,但在北极只有在部分的海冰域(以西俄罗斯、西北大西洋区为主)活动。成年时长约5.6英尺(1.7米)、重约280多磅(130公斤)。世界上现约有7佰万只竖琴海豹。
在有机会时,北极熊也会猎杀体型比自己壮硕两倍以上、喜爱栖息海边的海象,但风险很高,因为海象不但庞大、在受到攻击时,象牙也是可以致敌人重伤的利器。受伤的熊不易捕猎,在北极严酷的环境下难以存活,因此多是壮年有力的大公熊才敢猎捕海象,但也不常发生[66] 。记录曾有因饥饿难耐、猎捕海象,而致重伤的北极熊[75]。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海象亦被列为濒临绝种的动物[76]。如果全球变暖的情况不改善,北极熊因猎捕不到海豹、因饥饿而冒险猎捕海象的几率将会增高。
除此之外,北极熊几乎有什么吃什么,会进食任何能够被其猎杀或找到的食物,如搁浅死亡的鲸鱼[77]、岸边的贝类或蟹等、甚至偶而冬天时,北极小型的白鲸在广大的海冰上需要利用换气洞藉以存活时,也会成为在旁守候的北极熊猎捕的对象[78]。
也有影片拍到饥饿的北极熊由于找不到食物、冒着生命危险爬到悬岸上,设法吃到因季节迁移至北极繁育后代的鸟类所产下的蛋类。不止牠们的体型并不适合这种攀爬、有时会造成致命危险、并常常受到鸟类父母空中下来的嘴喙攻击外,这些蛋因为体积过小,也无法维持他们的生存[79][80][81]。
随着海冰融化,北极圈之王北极熊的饮食习惯也可能改变。在夏季,海冰会消退,而北极熊的主要食物海豹也会减少。波兰研究人员于2020年首度捕捉到北极熊狼吞虎咽吃驯鹿的画面。[82]
野生的北极熊如果可以长为成熊,一般科学家追踪记录显示,平均寿命约有25岁。但圈养的北极熊有活过四十几岁的记录。正常情况下,小北极熊第一年的存活率约有50%,但由于近几十年全球变暖太严重、北极熊生存环境被破坏、母熊不易捕食海豹喂养小熊,或无法有足够乳汁喂养小熊,这个存活比率,已受到严酷的现实考验。2003年到2007年间,有科学家在阿拉斯加追踪80只小熊,发现只有两只小熊存活的记录[83]。
根据健力士世界纪录,历史上最长寿的北极熊是多里斯,1991年去世时43岁[84]。此外,还有生活在加拿大西部动物园的北极熊黛比,2008年去世时享年42岁[85]。同时黛比为现存8种熊类中史上第三高龄。
面临的危机
北极熊面临的危机中,影响最大、最立即的是全球变暖[89] [90] 。由于全球变暖发生速度极快,让依赖北极海冰生存的北极熊,无法因应。北极熊需要海冰来捕食海豹、赖以生存,全球变暖严重地导致北极冰层大量地、快速地消失[91][92]在过去25年来,夏季的海冰已多融化了超过50万平方英里,相当于130万平方公里,近台湾面积的40倍,比内蒙古自治区还大 [93],全面性威胁到整个北极圈生物生存[94][95]。不止是北极熊需要海冰来生存,海豹也需要靠海冰来哺育他们的下一代[96]。当海冰消失时,其他原本被海冰阻绝于外的海洋动物,如杀人鲸等、也会有机会进入原本牠们无法进入的北极区,进而又影响当地生态[97]。
北极熊因全球变暖所造成的海冰减少、以致捕猎的机会降低、食物来源不足,科学家观察追踪到的现象有:成熊平均体重的下降、小北极熊和年轻北极熊存活率严重降低、怀孕母熊的储脂量减少、小熊平均孕育只数减低等 [98]。一般新闻可见的现象则有:北极熊冒险爬上悬岸觅食[79][80][81]、冒淹死的危险长游觅食[99]、闯进人类社区觅食、公熊追杀吃食小熊[100]等等。
科学家认为,如果全球变暖的速率不减,可能在本世纪中,北极熊的数量会锐减2/3,本世纪末是否会全面灭绝,则是未可知[101][102]。2022年12月23日,加拿大政府公布调查数据,辖下预计迁徙至西哈德逊湾(Western Hudson Bay)区域的北极熊族群,近5年内,数量急遽降低(与5年前族群总数相比,已减少总数的百分之27) [103]。
如同全球变暖,人为所造成的污染,也整个影响及北极圈所有生物的健康与生态[104][105]。
人类所排放的污染物,最后都会经过水循环带到北极圈,影响所有的鱼虾贝及海藻类等。当海豹吃了受污染的鱼虾后,会把这些毒物存在体内,而北极熊吃了海豹后,又把这些有毒物质带到体内。
这些污染最严重的是不易分解的合成物,而这些合成物,很多又带有会伤害器官的氯、氟、及溴等。具科学家化验北极熊的体内污染,发现有超过两佰多种有害合成物[106]。很多的合成物,当肝脏代谢不掉时,会直接储存在脂肪中。北极熊位于食物链的顶端、又仰赖丰厚的脂肪来生存,因此也是受害最深的动物。各式各样的人为污染物,会损害其肝脏、肾脏、甲状腺、骨质密度等等[107],而受影响最大的,又是小熊,因为牠们的母亲在哺育的过程,会把有毒物质传给小熊,尤其是母亲脂肪含量不足时,有毒物质会更浓缩、当小熊的器官还未完全长成时,这些物质很可能会致命,更一步降低小熊的生存率、或造成其天生缺陷[87]。
人类为快速养殖动植物所使用的荷尔蒙、成长激素等,也透过排水系统影响位在北极的北极熊。已有科学家发现部分的北极熊已出现畸形的幼熊与成熊[108] [109]。
以传统方式猎杀北极熊,对北极圈的原住民,在过去的一万年间,是重要的维生来源,并不致造成北极熊的灭绝。但北极熊在近佰年来,受到来自各地的人类,因商业利益目的、或纯粹娱兴、以现代武器大规模射杀,使有些区域的北极熊,几乎面临全面性灭绝。这些猎杀在几十年来,经过科学家和环保人士的努力奔走、呼吁各国签定相关的法令后,已大量减少。如今,拥有北极熊的国家已彼此协议、以法律规定,只准原住民、以传统方式限额猎杀,同时,大多国家已禁止任何人猎杀在哺育洞穴中的母熊、或尽量避免猎杀有小熊的母熊[110][111]。
由于全球变暖、北极熊觅食困难,加上人类移居到他们的栖息地域,北极熊、尤其是猎捕困难的母熊或没有经验年轻公熊,有时会闯入人类的社区中,而被人类射杀[112] [113] 。加拿大曼尼托巴丘吉尔镇附近、经常有北极熊翻倒垃圾桶找寻食物[114]。
在所有极地矿产的开发中,近海及深海的采油,对北极熊是潜在的、最致命的威胁[115],因为北极熊适合近海的浅水域,一旦有原油外泄、最易漂浮至近海、对所有当地生物、尤其是北极熊,会产生绝大冲击 [116] [117] [118] 。北极熊是极爱干净的动物,有圈养的北极熊因为试着舔拭掉身上不意沾到的原油,而器官衰竭致死 [119]。极地其他陆上矿产的开发,也会占据北极熊的原有栖地、产生有毒物质,并增加相关工作人员与北极熊间无可避免的冲突。
北极熊首都
加拿大的丘吉尔镇是位于哈德森湾的港口,由于夏天时很多哈德森湾区的北极熊会游泳到南边觅食与休息,直至十月底海冰重新凝结后再北上猎捕海豹。因此位在北极熊北上路迳的丘吉尔镇自豪地称自己是“世界北极熊首都”[120]。
除了交配和母熊抚养小熊的期间外,北极熊一般被定义为独居动物,在丘吉尔镇聚居时,是人类少数可以观察到北极熊彼此有社交互动的时候[121] 。 早期镇上居民和北极熊会有很大的冲突;但几十年来,每年都有几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与摄影师特地到此观看野生北极熊,反而带动当地的经济。镇上因此有以北极熊为号召的各式活动,并发展出“北极熊警告系统”以减少人类因自保而射杀北极熊的事件。当地还成立了“北极熊监狱”,用来关太过靠近社区或太爱翻垃圾的北极熊[122]。
文化与娱乐
很多公司如可口可乐[123]使用北极熊的图像进行宣传。北极熊也出现在电视剧《Lost档案》内,很多人相信牠与剧集内所提及的达摩计划有关;而著名卡通片制片公司内尼尔凡纳公司也是以北极熊作为制作徽标。
-
在斯瓦尔巴的北极熊的痕迹
-
在斯瓦尔巴的一对母子北极熊
-
北极熊在休息的情景
世界重要的北极熊保育非营利组织
以下非营利组织,是世界重要的北极熊保育机构或单位。他们在北极熊保育工作上,各有不同的专业和贡献[124]。
- Polar Bear International 北极熊国际协会(暂译),为专门致力于北极熊保育的组织,总部在加拿大。网页:www.polarbearsinternational.org
- World Wildlife Fund Canada ( WWF Canada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加拿大总会(暂译),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加拿大组织。为加拿大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之一,致力于环境保护、管理及复育的机构。网页:wwf.ca
- WWF US ( Worldwildlife.org )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美国总会(暂译),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美国总会。为世界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之一,致力于环境保护、管理及复育的机构。网页:Worldwildlife.org
- IUCN/SSC Polar Bear Specialist Group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中的北极熊专家组织。一般公认具权威性的北极熊专门研究组织。网页:pbsg.npolar.no
- 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 生态多样性保护组织(暂译),致力于濒临绝种动物的会员组织,约有六十万个会员,总部位于美国亚历桑纳州。网页:biologicaldiversity.org
- National Wildwife Federation 全国野生动物联盟(暂译),为美国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之一。网页:nwf.org
- RealClimate真实气候(暂译),2004年由九位气候科学专家所成立的部落格,致力于提供大众及媒体深入的气候相关资料。网页:realclimate.org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