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山(排湾语:Kavulungan 或 Tjagaraus[2];鲁凯语:Tagarawsu),最高峰也称北大武山,位于台湾的屏东县雾台乡好茶村、泰武乡泰武村与台东县金峰乡嘉兰村交界,标高3,092米,是中央山脉南端最后一座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山、百岳位居最南与最西者,也是南台湾屏东县境内唯一超过三千米的高山。最邻近海拔超过三千米的山峰卑南主山在北方超过70余公里外,其间的中央山脉主棱脊梁连续陷落数百米,所以大武山比周围的山高出甚多,特别的巍峨高耸,故有“南台湾屏障”之称,成为在大航海时代从南边远方航向台湾海域最先观察到在台湾内陆深山的明显地标。北大武山与玉山、雪山、南湖大山、秀姑峦山合称五岳,气势磅礡,雄霸一方。
大武山是排湾族、鲁凯族及卑南族的圣山,自古就经常在排湾的传统诗歌中出现,因而成为排湾族信仰、智慧与文化的象征。荷兰绘制的台湾古地图,有绘出“皇冠山(荷兰语:Kroone Bergh)”可能为大武山。[注 1]清代以台语称为傀儡山(台罗:ka-lé-suann),[注 2]早期“傀儡山”泛指凤山以南深山所有的高山,并未特别指称某一座高山,例如推定为1756-1759年调制的《乾隆台湾舆图》即连续标示了多个“傀儡山”。[6]另有同音汉字转写为“加礼山”(如1879年《台湾舆图并说》、日治1897年《台湾假制二十万分一图》、1899年《四十万分一台湾全图》等),日治时期称大武山(日语:だいぶざん Daibu-zan),为与南方的南大武山区分,也称最高峰为北大武山。[7]
1972年百岳俱乐部成立时,将大武山选列百岳排名第92,其数字及顺序将来或有修正之必要,至其山名则不拟变更。在高度重测后百岳排名为90。部分登山界为与南大武山区分,亦称最高峰为北大武山。[注 3][8][9][10]
外形山势
北大武山山形巍峨高耸,但山脊瘦峡,东西两侧峭壁绝立,犹如被切削的断崖,由北向南望,状如尖锐的锥形山体。 中央山脉在卑南主山以南,其间的主棱脊梁连续陷落数百米超过70余公里,直到隘寮北溪南岸,又再度拔起海拔超过3000米成为独立的大武地垒,呈主体长25公里宽10公里的矩形地垒状地形,四周均为断层崖所隔绝,崖高东侧1400米、西侧2600米、南侧800米、北侧1000米,地垒顶面高2800米,使大武山气势巍峨。西侧的断层崖切峰面高达2600米直降至屏东冲积平原,为高角度的逆断层潮州断层崖南北直线切断,为匹亚南构造线地沟东侧的露头。[11] (pp. 209-214)
文化艺术
大武山的神圣与尊容成为历代排湾诗人与艺术家歌颂与抒怀的题材,民歌之父胡德夫就曾编写一首歌《大武山美丽的妈妈》来歌颂大武山[12]。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