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努尔哈赤翼龙属(属名:Nurhachius,意为“努尔哈赤的”)属于翼龙目翼手龙亚目,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朝阳市的义县组,年代为下白垩纪的巴列姆阶到阿普第阶。
在2005年,汪筱林、亚历山大·克尔纳(Alexander Kellner)等人将这些化石叙述、命名。模式种是布氏努尔哈赤翼龙(N. ignaciobritoi),属名是以后金开国者努尔哈赤为名,他的崛起处接近辽宁省朝阳市。种名则是以已逝世的巴西古生物学家Ignácio Aureliano Machado Brito为名。
努尔哈赤翼龙的正模标本(标号IVPP V-13288)是一个部分头颅骨与骨骸。头颅骨相当延长,长31.5公分,估计生前的完整长度约33公分。鼻眶前孔(Nasoantorbital fenestra)非常大,大约占了头颅骨长度的58%。下颌长度为29.1公分。牠们的头颅骨非常类似帆翼龙的头颅骨,尤其是侧向扁平的牙齿、长的鼻眶前孔;帆翼龙生存于约同一时代的英格兰。努尔哈赤翼龙与帆翼龙的差异在于数个细部特征,包含:较低矮的头颅骨、不同形状的颧骨、牙齿紧密地排列、下颌的上缘稍为弯曲。努尔哈赤翼龙的每颗牙齿大幅向后弯曲、有三个齿根、牙齿粗壮。牙齿仅限于嘴部前段,上颌有28颗牙齿、下颌有26颗牙齿,总共有54颗牙齿。努尔哈赤翼龙的翼展估计为2.4到2.5米。目前已发现身体骨骼的大部分部位,除了部分颈椎、肋骨、尾巴、两个手指还没有被发现[2]。
在2005年的命名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努尔哈赤翼龙有许多翼手龙亚目的特征(汪筱林等人使用定义:包含无齿翼龙、帆翼龙、古魔翼龙科在内的最小演化支)。努尔哈赤翼龙的肱骨三角嵴(Deltopectoral crest)形状扭曲,是帆翼龙、古魔翼龙科所独有的特征。根据汪筱林等人的亲缘分支分类法分析,努尔哈赤翼龙属于准噶尔翼龙超科的帆翼龙科。
努尔哈赤翼龙的分类位置非常接近帆翼龙,吕君昌的2006年研究也支持这个论点[3]。在2008年,吕君昌提出努尔哈赤翼龙是辽宁翼龙的次异名[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