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质量单位,源自中国。一分等于十厘,十分之一钱,或百分之一两。分与国际单位制单位之间的换算,在不同衡制中各有不同,如营造尺库平制为373.01毫克,中华民国市用制为375毫克,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制为500毫克,香港度量衡制度为377.994毫克[1],另外,香港的金银交易惯用金衡制,每金衡分为374.29毫克。
1 sources
各语言
“分”在英文中被记作“candareen”(/kændəˈriːn/[2]),其源自马来语的“kandūri”[2],更早曾被记作“condrin”[2],音译的“fan”也有使用[3]。新加坡英语中则称之为“hoon[4]”。俄语中音译为“Фынь”[5]。
3 sources
用作面额
类别 | 图片 | 说明 |
---|---|---|
铜钱 | 部分明代制钱的背文有折银计值,但早期单位多为“两”和“钱”,崇祯通宝出现背“一分”钱,南明政权的钱币和清朝初年反叛势力发行的钱币中,有多种背“一分”的铜钱 | |
邮票 |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也就是集邮界习惯称“海关大龙”或“大龙邮票”。邮票以海关关平银计值,如一分邮票上面额分别用中文和英文记作“壹分银”和“1 CANDARIN”[6]:212 | |
银元 | 1887年,广东首先开始制造机制“光绪元宝”银元和铜元,其后各地陆续开铸,其中银元以库平银计值,有“一两”、“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等。 | |
纸币 | 1899年,湖北银元局发行银元票,面额用“银元〇大元”和“库平〇两〇分”同时标记,背面英文面额则仅有银两重量[7] | |
纸币 | 1913年,华俄道胜银行开始在新疆发行金币券,以库平制黄金重量计值,其中有1分券和2分券[5] |
2 sources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