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历史学家(1904—1970)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冯家昇[注 1](1904年8月16日—1970年4月4日),字伯平,山西省孝义县(今孝义市)石像村人,中国历史学家、语言学家。被学术界列为“辽史三大家”之首,另两位是傅乐焕和陈述。[1]妻子张秀龄是绘画家[2]。
七岁入学于石像村私塾,同年丧母。小学毕业后,入学山西省汾阳县河汾中学,因家贫辍学,之后返回小学教书谋生。1921年,在舅父的资助下,考入汾阳教会学校铭义中学,或获得学校津贴得以维系生活。次年洗礼为基督教徒。之后因学习优秀,考入燕京大学史学系,因陈垣教授在《史学名著选读》中提及二十四史中唯独辽史研究甚少,冯家昇决定钻研辽史、金史,并专攻满文、蒙古文[3],并加入了共青团。[4]
1932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同年9月获得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进入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顾颉刚,从事契丹研究[5],1934年毕业,之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校,担任历史系任讲师、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名誉编辑[6],同时与顾颉刚主编《禹贡》[7][8]。1937年,应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邀请,在该图书馆工作,[9]1939年,到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历史研究室任研究员,研究辽史,又在该校人类学系进修,学习回鹘文、突厥文[10]。1947年返回中国,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共内战结束后,冯家昇任教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担任研究员[11]。
1950年,参加九三学社。1952年,调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任教授[12]。1959年春,第二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组织新疆少数民族社会调查组,由刘格平、冯家昇分别担任正副组长,赶赴新疆,指导当地各少数民族编写历史和方志工作,并亲自参与撰写维吾尔族历史[13]。同年5月,根据中国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的合作计划,他参加了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组织的中亚调查队[14],到了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加盟共和国和卡拉卡尔帕克自治共和国,往返行程二万六干五百公里[3]。同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成立,调为研究员,后又兼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研究室副主任。1964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5][16]。1970年4月4日,因心脏病发,猝死于北京,享年65岁[3]。
冯家昇在史学三个领域取得重要学术成就。他早期专注研究东北史地及辽国史,与美国学者魏复古合著《辽代社会史》(History of Chinese Society: Liao (907-1125)),负责第二册资料汇编,此部分取材广泛,选择精严,注释明晰[17]:512。直至20世纪末,此书仍是史学界中最重要的辽史著作,对辽国社会组织、经济生活、机构制度都有详细论述[18]。其次,冯家昇考证出中国发明火药,传至西方[17]:513,李约瑟推许他为火药史研究的“先驱”,把欧洲人发明火药的说法“一扫而光”[19]。此外,冯家昇在美国学习回鹘文,返国后研究回纥文文书,是这领域的开创学者。然而他不谙现代维吾尔语,没有修过语言学,这方面的成就未能独当一面[17]:513-5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