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元伟(?—?),字猷道,一字子猷,一度改姓拓跋氏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后裔,西魏濮阳王元顺之子,北魏宗室,西魏、北周官员。

生平

元伟的曾祖拓跋忠是北魏尚书左仆射、城阳王,祖父元盛是北魏通直散骑常侍、城阳公。父亲元顺以左卫将军的身份随从魏孝武帝元修西迁关中,拜官中书监、雍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封濮阳王[1][2]

元伟从小好学,有文才,二十岁左右被授予员外散骑侍郎,因为有侍从的功劳,获赐爵高阳县伯。大统初年,元伟出任伏波将军度支郎中,兼领太子舍人。大统十一年(545年),元伟升任太子庶子,兼领兵部郎中,很快出任东南道行台右丞。大统十六年(550年),元伟进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因为是北魏宗室,进爵南安郡王,食邑五百户。大统十七年(551年),元伟出任豳州都督府长史。等到尉迟迥伐蜀,以元伟为司录,书檄文记都是元伟所撰写。蜀地平定,元伟因功增加食邑五百户。北周六官建立后,元伟出任师氏下大夫,爵位依例降低,改封淮南县公[3][2]

周孝闵帝宇文觉继位后,元伟出任晋公宇文护府司录。周明帝宇文毓初年,元伟出任师氏中大夫,接受诏令在麟趾殿校正图书,很快出任陇右总管府长史,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保定二年(562年),元伟升任成州刺史。元伟行政崇尚清静,百姓乐意归附,流民恢复常业的有三千多人。天和元年(566年),元伟回朝担任匠师中大夫,转任司宗中大夫天和二年(567年),北周设置露门学周武帝任命萧㧑唐瑾、元伟、王褒四人都出任文学博士[4][5]。天和六年(571年),元伟外任随州刺史,以母亲年老推辞,没有上任,改任司宗,很快因为给母亲守丧而离职。建德二年(573年),元伟再度出任司宗,转任司会中大夫,兼任民部中大夫,升任小司寇。建德四年三月丙辰(575年3月28日),元伟与副手纳言伊娄谦回访北齐,窥伺机会以便行动[6][7][8][9][10][11]。这年秋天,周武帝宇文邕亲自率军东征,元伟因此被北齐扣押。建德六年(577年),北齐被平定,元伟才被释放。周武帝因为元伟被长时间囚禁,加授他上开府大象二年(580年),元伟出任襄州刺史,进位大将军[12][2]

元伟个性温柔,喜欢清静,居家不置办产业,笃志学习爱好文学,政事闲暇未曾放弃读书,又谨慎小心,与人无争,当时的人因此称赞他。当初元伟从邺城归还,庾信赠送诗歌说:“虢亡垂棘反,齐平宝鼎归。”元伟为文学之士的敬重就是如此。元伟后来因为疾病去世[13][2]

家庭

兄弟

  • 元雄,西魏濮阳王,后改封武陵王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周书·卷38》,出自令狐德棻周书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