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宁府,位于今四川省东北部,元、明、清时期设置的府。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废。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阆州为保宁府,以阆中为首县(府治所在地),下辖阆中、南部、苍溪、西水、奉国、新井、新政七县。至元二十年(1283年),奉国并入苍溪,西水、新井、新政并入南部。属广元路[1]。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直隶四川行省。洪武六年(1373年),剑州划入保宁府,剑州下辖梓潼。洪武九年(1376年),剑州并入阆中,广元州、巴县、通江、梓潼划入保宁府。广元州下辖昭化、巴州下辖通江。洪武十年(1377年),苍溪、南部并入阆中,昭化并入广元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苍溪、南部、剑州,梓潼再次划入剑州,广元州复置绵谷、昭化,昭化划入保宁府。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广元州降为县,绵谷并入广元。
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巴县升格为州,通江再次划入巴州。正德十一年(1516年),从巴州分置南江,仍隶巴州。保宁府下辖阆中、南部、苍溪、广元、昭化、剑州、梓潼、巴州、通江、南江二州八县,其中剑州下辖梓潼、巴州下辖通江、南江。
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梓潼划入绵州直隶州。保宁府下辖阆中县、苍溪县、南部县、广元县、昭化县、巴州、通江县、南江县、剑州二州七县,州不再辖县。
‘保宁府:中,冲,繁。川北道治所。川北镇总兵驻。明,府。顺治初,因明制,领州二,县八。雍正五年,改梓潼属绵州直隶州。西南距省治六百二十里。广七百一十里,袤六百里。北极高三十一度五十九分。京师偏西十度五十分。领州二,县七。阆中冲,繁。倚。西:阆中山,县以此得名。东:盘龙、文城。南:钟山、玉立山。东北:大方山、灵山。嘉陵江即西汉水,亦曰阆水,自苍溪入,南流迳城西,折东,又迳城南入南部。东河一名宋江,亦自苍溪入,东南流,迳城东,与嘉陵江合。西水河自南部入,至梁家坡仍入之。西:锯山关。一驿:锦屏。苍溪府西北四十里。东:离堆、白鹤山。西:老池。南:小锦屏。东南:大获山。西北:方山。嘉陵江自剑州入,迳县东北,又南入阆中。东河自广元入,迳大获山麓,西南流,亦入阆中,塘溪河从之。曲肘川源出玉女山,东南流入江。南部繁。府东南七十里。东:龙奔山。西:兰登山。南:南山,亦名跨鳌山。东南:离堆山。嘉陵江自阆中入,迳城东北,又东南流,入蓬州。西水河即小潼水,自剑州入,迳城南,又东南亦入蓬州。南溲水、西伏元溪、东安溪,皆嘉陵江之溢流也。县丞、巡司驻富村驿。广元冲,繁,难。府北三百里。潭毒山在北,下瞰大江。又七盘岭为秦、蜀分界处。东:凤凰山。西:乌奴、白马。北:金城。东北:可沇山。嘉陵江自陕西宁羌州入,迳城西,又西南入昭化。宋江即东河,亦自宁羌入,迳城东,又南入苍溪。北:潜水源出龙门山,迳龙洞口,至朝天驿入嘉陵江,汉寿水、涤溪从之。巡司二,驻神宣驿、百丈关。驿三:问津、神宣、望云。昭化冲,繁。府北少西二百八十里。西:牛头、人头。南:仙人。北:大高、长宁。西北:木马山。嘉陵江自广元入,迳城东北,又南入剑州。白水江即羌水,自平武入,东南流入嘉陵江。清水江自剑州入,迳城西北,又东与白水江合。桔柏津在城东,即嘉陵、白水二江合流处也。西北:白水关。二驿:昭化、大木树。巴州繁,疲,难。府东北三百五十里。东:东龛山。西:西龛山。在东又南:南龛、北龛。东南:石城。西北:义阳岳、木彊二山。巴江源出大巴山,自南江入,迳州东南入达县。清水源出广元东南境,迳恩阳废县西北,又东南流,迳州西南,宕水自通江入,注巴江。州判一,驻龙泉关。通江府东北五百五十里。东:大钟。西:金童。南:秋锦。东北:龙山。宕水一名东河,源出陕西西乡,西南流,迳城东会诺水。诺水源出陕西南郑,亦名西河,迳城西与宕水合,入巴州。白石水一名清水,自西乡入,西南入宕水,名洪口河。东白阳、北羊圈、东北濛坝三关。南江府东北四百七十里。东:望元山。西:龙耳山。南:公山。北:孤云山。又大巴、小巴二山。巴江即宕渠水,源出大巴山,迳城东,又东南入巴州。东:难江,一名南屯河,上流曰三溪河,至两河口入巴江。南平桑水,北明水、韩溪、苍溪,俱从之。剑州冲,繁。府西北二百二十里。东:鹤鸣、浮沧。大剑山,亦曰梁山,相属有小剑山,中为剑阁道。嘉陵江自昭化入,迳城东,又南入苍溪。清水江即黄沙江,自平武流入,迳城北,又东入昭化。西小河即小潼水之下流也,又名武连河,源出五子山,东南流,入南都。北:剑门关。驿二:武连、剑门,驿丞驻。’。《清史稿》卷六十九 志四十四/地理十六/四川/保宁府
- 《元史·地理志》
- 《新元史·地理志》
- 《明史·志第十九·地理四》
- 《清史稿·地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