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侯王道(英语:Hau Wong Road)是香港一条的街道,位于九龙九龙城,其名字与区内的侯王古庙有关。侯王道是南北纵向,北向单程路的街道,北接贾炳达道,南接太子道。
侯王道曾是民生书院的校舍所在地。香港日占时期,民生书院停办。香港重光后,由于原有在嘉林边道的校舍被英军征用,民生书院只好借用民房先复办小学,待英军撤离后才重返校舍授课。[1]
一般人认为侯王道名字起源,是由于联合道与东头村道交界的侯王庙。当时居民为记念南宋侯王杨亮节护驾南逃九龙之事,以表忠节而建庙为谥。原来当中的侯王非指南宋明臣,而是九龙城一位风云人物——“侯王”侯钟。
1920年代中,九龙城已是香港草根华人社会结集地。当时侯王道是区内的市集街,车水马龙,聚集了不少附近的居民,使侯王道成为龙城区丁财两旺的地方,亦因此吸引了来自九龙寨城中的势力人士“分一杯羹”。鉴于九龙寨城“三不管”状态,当时寨城集结不少黑社会社团在内经营“黄赌毒”谋利,但各个势力均欲扩充利途,打着城外的主意。侯王道的一时繁荣,吸引了两支当地社团“白坤道”及“天机会”相争。白坤道抢先携众于侯王道连番造谣生事,又在晚上用粪尿弄脏侯王道两旁,然后白天威吓摊档,强收保护费。而天机会得悉后竟然对他们雪上加霜,迫令档摊转交保护费给他们,两团人势成水火,严重扰乱当地治安。居民曾请求香港皇家警察加紧巡逻及缉拿一干人等,但一来两团本是九龙寨城的人,要拘捕他们必须进入城内,但港英政府并无寨城执法权,二来当时警队贪污风气未改,九龙城区多为低层人士,故多数警员做事苟且,甚至有警察与社团人士私相授受,令居民有冤无路诉。
当时民众积怨日深,并非所有人冷眼旁观。当时有一名华人初级警员侯钟深深同情居民苦况,但由于上头没有发出行动指令,只能忍气吞声。直到两团人争执持续,侯钟便约同十个同级同袍,私下到侯王道驱赶滋事分子,结果成功令当地重回安定。居民均拍手叫好,并称呼带头的侯钟为“侯王”,歌颂这位为民请命的警察,甚至将当时他们口中的“市集条街”给了名字:侯王道,希望侯王保护居民。可是这帮警察的私自行动曝光了,上级认为这是严重违纪,将一干人等革职。侯王道的安宁只是昙花一现,两帮社团之后继续打扰居民生活,直至1930年代初港英政府为改善当地卫生重新规划社区,民生才有所改善。
即使侯王不再来,但“侯王道”这名却一直叫下去。九龙城重新规划后,政府以为这是居民长久以来为纪念南宋侯王的命名,于是使此街名保存至今。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