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弥勒下生经梵文:Maitreya-vyākaraṇa),为讲述弥勒菩萨兜率天下生人间成佛的佛典,收于大正藏经集部。内容主要描述弥勒下生时,人间五谷丰登,天下太平,弥勒佛在龙华三会中说法度众的盛况[1]

题解

弥勒(Maitreya),常见的婆罗门姓氏,字根源自梵文Maitrī,慈爱之意。

下生,谓菩萨自天上界降生下界。佛陀八相成道中,第一“降兜率”与天界有关,其他皆与人间界有关[2]

传译

《弥勒下生经》现存的汉译本[3][4]

  • 《弥勒下生经》,题为西晋竺法护译。不过,本经与《增壹阿含经·十不善品·三经》字句雷同,应为从《增壹阿含经》抄出的别生经。增壹阿含经是由昙摩难提诵出,竺佛念传译。本经是各译本中最常通行的一部,由阿难启问。
  • 《弥勒来时经》,失译。较他经简略,由舍利弗启问。
  • 《弥勒下生成佛经》,又名弥勒受决经,祐录题为弥勒下生经,鸠摩罗什译出。由舍利弗启问。
  • 《弥勒大成佛经》,祐录题为弥勒成佛经,鸠摩罗什译出。有记述发菩提心末法等篇幅,由舍利弗启问。
  • 《弥勒下生成佛经》,义净于大足元年(701)译出。偈颂体,由舍利弗启问。

《弥勒下生经》自古以来颇为流行,梵本现存[5][6]。另有藏译本、于阗语本,及以回鹘文字所书写之突厥语经等。其中,藏译本与义净译本相符[1]

内容

本经描述弥勒将来下生成佛的情形。那时的人间“阎浮地”,已净化而成一个“净土”,弥勒菩萨于兜率天观察父母,降而出世。后来,弥勒“出家学道”,在“龙华树”下修行,夜半出家,“即于其夜成无上道”。成佛后的弥勒,在龙华树下说法,度化众生。弥勒初会,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4];弥勒二会,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弥勒佛三会,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

注解

  • 新罗.憬兴《弥勒下生经疏》,一卷,《卍续藏》第三十四册。
  • 日本.善珠《弥勒下生经义疏》,一卷。
  • 作者不详《弥勒下生经述赞》,一卷(不全),《卍续藏》第三十四册。

相关经典

巴利经藏中《长部》第26经《转轮圣王师子吼经》和《小部》第14部《佛种姓》(Buddhavaṃsa)皆记载弥勒将来会出现于世间。后期巴利文献有一部名为《未来史》(Anāgatavaṃsa)的书籍,亦描述弥勒从出生至成佛的书籍,据说是由12世纪晚期南印度的迦摄波(Kassapa)编撰[3]

弥勒会见记》于20世纪在新疆发现,叙述一百二十岁的婆罗门波婆离派弟子弥勒等十六人拜谒释迦牟尼。弥勒等十六人见到佛陀后,提问考验如来,因深受折服皈依佛门。该书是由圣月译成焉耆-龟兹语,再由智护译为回鹘语。同样的故事记载在汉译《贤愚经》卷二十〈波婆离品〉[7]

巴利经藏小部·经集英语Sutta Nipata》第五品〈彼岸道品〉记述了包含弥勒在内的这十六人和佛陀之间的问答偈颂。《中阿含·说本经》和《古来世时经》记载未来世时,阿逸多作转轮王,弥勒作佛。

地位

中国弥勒信仰于晋时释道安法师(314~385)首倡以来,逐渐盛行。初唐时在天台宗法相宗高僧的推动和武则天的提倡下,民间“弥勒佛出世”的观念广为流传,不少僧尼信士或期生兜率,或愿与“龙华三会”,或诵念弥勒佛名。十九、二十世纪的中国秘密宗教犹深受弥勒信仰的影响[1]

提倡人间佛教印顺法师认为,弥勒净土思想,是着重于实现人间净土。往生兜率净土的本意是为下生人间,为人间净土的实现而努力,而不单纯是为往生兜率净土[8]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