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何充(292年—346年2月21日),字次道,庐江郡灊县(今属安徽霍山)人。晋朝重要官员,在东晋官至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在晋康帝和晋穆帝时辅政。曾与庾氏分别在让晋康帝和晋穆帝继位时有分歧,何充坚持父死子继,而庾氏则名托立年长君主以抗衡北方外族政权,实际是想保持庾氏与皇室的血缘亲近。何充亦提出让桓温代替庾氏家族镇守荆州,是谯国桓氏在东晋堀起的重要起点。
何充最初是王敦的幕僚,曾任大将军掾和主簿,但后因忤逆王敦而被贬为东海王文学。太宁二年(324年)王敦之乱平定后,何充累迁至中书侍郎。
太宁三年(325年),晋成帝即位后,迁何充为给事黄门侍郎。咸和三年(328年),历阳内史苏峻领兵攻陷建康后,何充东奔三吴地区以王舒、虞潭等人为的讨伐义军。次年,苏峻之乱被平定,何充封都亭侯,拜散骑常侍。后曾出任东阳太守,及后又拜建威将军,任会稽太守。何充在会稽郡有德政,亦推荐虞喜,提拔当地人谢奉、魏𫖮等作佐吏。后又迁丹杨尹。
后来,何充在王导和庾亮的推荐下,以丹杨尹加吏部尚书,并进号冠军将军,领会稽王师。咸康五年(339年)王导死后,何充转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都录尚书事。次年升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
咸康八年(342年)六月,晋成帝病重。当时晋成帝二子司马丕和司马奕皆为婴儿,而庾冰怕一旦由成帝儿子继位,自己与皇帝的血缘关系会转疏,影响庾氏在朝中的影响力。故此以有外族势力威胁为由向成帝建议立年长君主,并推荐成帝之弟司马岳,成帝最终答应。何充却坚持皇位应父子相传,并称改易此规则者很少没有乱事发生。但庾冰不听从,朝廷亦下诏以司马岳为嗣。不久,何充及庾冰与武陵王司马晞、会稽王司马昱及尚书令诸葛恢皆受诏为顾命大臣。次日,晋成帝死,司马岳继位为晋康帝。康帝即位后仍委政给庾冰及何充。而同年何充改任骠骑将军、都督徐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领徐州刺史,出镇京口,以避诸庾。
建元元年(343年)11月6日,庾冰出镇武昌,以助庾翼北伐。何充则被召为中书监、都督扬、豫、徐州之琅琊诸军事、扬州刺史、录尚书事,辅政。次年,晋康帝病重,庾冰及庾翼打算立晋元帝子会稽王司马昱为帝,但何充则建议立皇太子司马聃,并得康帝答允。康帝于当年逝世,何充随后以康帝遗诏立司马聃为帝,即晋穆帝。庾冰及庾翼因而十分憎恨何充。当时穆帝年幼,临朝的皇太后褚蒜子亦重用何充,让他可带甲杖百人入殿。又应何充认为自己不宜兼任中书监和录尚书事之要求,解任中书监并加授侍中,又赐其羽林骑十人。
穆帝即位后当年庾冰就逝世,次年庾翼亦患病,何充独自辅政。何充认为太后父亲左将军褚裒身为外戚,应总掌朝政,于是曾推荐褚裒参录尚书,但褚裒为避嫌而坚持不受。终以会稽王司马昱录尚书六条事辅政。患病的庾翼当年就逝世,临终前上表由其子庾爰之接掌自己荆州刺史一职。当时很多人都因庾氏自庾亮起长时间出镇荆州等地,人心归附,都认为应该依从庾翼要求。但何充则认为荆州位置极其重要,庾爰之没有能力担当荆州刺史的重任,于是推举徐州刺史桓温接掌荆州。当时有人怕庾爰之会反抗桓温,害怕逼反庾爰之。但何充认为桓温能力足以压制庾爰之,不用担心。最终桓温都顺利上任。此后,何充常说:“桓温、褚裒为方伯,殷浩居门下,我可无劳矣。”可见何充对桓、褚二人的倚重。
永和二年正月己卯日(346年2月21日)[1],何充逝世,享年五十五岁。朝廷追赠司空,谥号为文穆。因其无子,以其侄儿何放继嗣。
何充另有一兄,为何松之祖父,名佚。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