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梵语:panca-dhatavah;英语:five elements;日语:五大,罗马化:godai),也叫五轮、五界,佛教术语,是在四大之外又加上“空”,也称五大元素,但不能称为“五大种”。印度教和沙门外道也有五大元素的概念,但称为“五大种”,认为空是大种,佛教则反对此看法。
概述
佛教认为世界一切事物等物质的色法,包含山川大地等的器世间以及生命有情的身体,皆为地、水、火、风所构成,称为四大、四大种、四大元素或四界,每种元素有自己的体性。人死后四大种和合之身份离,四大种各归其界,这是沙门教派的共同观念之一。
大种学说可导致断见和常见二类边执见。如顺世论是典型的断灭见[1],其核心教义是:四大种外无别有物。具如《大乘广百论释论》记载:
“ | 顺世外道作如是言:诸法及我,大种为性,四大种外,无别有物,即四大种和合为我,及身心等,内外诸法。现世是有,前后世无,有情数法,如浮泡等,皆从现在众缘而生,非前世来,不往后世。身根和合,安立差别为缘,发起男女等心,受用所依与我和合,令我体有男等相现,缘此我境,复起我见,谓:我是男、女及非二。 | ” |
与其相对的是五大学说,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记载的无作论观点:
“ | 无施,无受,亦无祠祀。……于此有命,名之为生,此身谢已,五大[2]分离,更无生理,名之为死。地归于地,水归于水,火归于火,风归于风,诸根归空[3]。四人舆至焚烧之处,以火烧讫,但有残骨,更无所知,愚、智同此。与者名施,取者名受,诸说有者,皆是虚妄。 | ” |
在地、水、火、风外,再加空大即空,人死后诸根归空:根无大种为所依故,便随空转[3],在古印度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其含义被喻为:所依树倒,鸟归空[4],此说不是死后诸根灭无的断灭见,而是诸根特别是命根或意根常存之常见。五大学说中,此空非色法,不是六界聚之界[5],与四大种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种”的含义:无增无减、无损无益、无兴无衰,非先业异熟而生[2]。
分类
- 地
自相是坚,作用是持,代表大地、土地、固体、相对不变动者
- 水
自相是湿,作用是摄,代表水、流体、液体、不定形者、流动者
- 火
自相是煖(暖),作用是熟,代表强、热、欲望等
- 风
自相是动,作用是
- 空
五轮塔
五行
五大和中国的五行学说不相同。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
相关概念
参见
注释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