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學術機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简称力学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之一,创建于1956年。力学所为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
---|---|
机构位置 |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5号 39.985272°N 116.322769°E |
邮政编码 | 100190 |
机构概况 | |
创建时间 | 1956年 |
研究领域 | 力学 |
下属机构 |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国家微重力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先进制造工艺力学实验室 空天飞行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筹) |
机构人员 | |
所长 | 刘桂菊(所长、党委书记) 何国威(学术所长) |
研究人员人数 | 380余人 |
院士人数 | 7 |
学生人数 | 在读博士研究生100余人、在读硕士200余人 |
网页 | www |
力学所是力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单位,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力学所科研主攻方向为:微尺度力学与跨尺度关联,高温气体动力学与跨大气层飞行,微重力科学与应用,海洋工程、环境、能源与交通中的重大力学问题,先进制造工艺力学,生物力学与生物工程。
力学所有五个研究单元实体: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微重力实验室、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工艺力学重点实验室。力学所与企业联合成立了冲击动力学工程研究中心、发动机科学与工程联合实验室等。
力学所有五个主要的研究部门。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期学科方向:纳米/微米尺度力学和跨尺度关联、纳/微电子机械系统力学、多尺度复杂流动的动力学理论与控制原理。中、长期学科方向为如下三个方面:固体变形、损伤、破坏的非线性力学性质、流体运动的非线性规律、材料和环境系统中非线性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实验室正式成立于1994年,2011年10月13日正式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致力于高温气体动力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
主要研究方向:微重力流体物理(简单流体的运动、多相流和复杂流体),微重力燃烧科学(燃烧机理和空间站防火),空间材料科学(凝固过程、晶体生长和模型化研究),空间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生物力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和纳米生物技术)。
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激光毛化特种工艺及其工程化技术、物质表面涂镀层与强化工艺技术、激光制造工艺力学、激光焊接工艺技术、复杂飞行动力学与控制、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产业化技术。
流固耦合系统力学主要研究流体与固体相互作用规律。紧密结合我国海洋工程、环境工程和交通工程等应用领域的重大需求,以力学多分支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基础,发展流固耦合系统力学理论,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系统配套的耦合实验平台和数值模拟技术。
实验室重点研究方向:流体与工程结构的相互作用、流体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环境流动与多过程耦合以及油气水沙相互作用。
实验室现任主任为黄晨光研究员。实验室有两名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哲敏、李家春,14名研究员。
力学所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66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137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千人计划”短期项目1人。
力学所是力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单位。主要招生专业有:[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