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索马里关系,是指历史上的中国和索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索马里共和国、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索马里联邦政府之间的双边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索马里两国于1960年12月14日建交,但受索马里内战影响,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于1990年代关闭,直至2014年10月13日重新启用,设在摩加迪沙[2],现任大使为王昱。
历史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8/ShenDuGiraffePainting.jpg/640px-ShenDuGiraffePainting.jpg)
中国和索马里之间的接触可追溯至唐朝:当时,由广州前往非洲东北部的航程必会经过索马里地区,故中国人对索马里的认识在唐代有所加深;与此同时,唐代书籍《酉阳杂俎》对索马里北部(当时称为“拨拔力国”)有专门的介绍[4]:59–60。
宋朝地理书籍《诸蕃志》的地名“弼琶啰”和“中理”被认为与索马里有关:有学者在考证后提出“弼琶啰”是指索马里港口柏培拉,而“中理”据说是闽南语或古阿拉伯语中“索马里”的读音,但亦有学者认为这只是笔误[5]。索马里最大城市摩加迪沙曾出土逾20枚中国古钱,一些钱币书有元丰、天禧等北宋年号[6]:1005。
元朝大德年间,朝廷派使者麦术丁到摩加迪沙(当时称为“木骨都束”)购买当时特产,并向使者提供足够食用两年的粮食[7]。
明朝时,中国航海家郑和曾到访索马里半岛,并与当地人交流,今天的索马里仍有村落以郑和命名[8]。有指,郑和当时把中华文化带到了索马里,故索马里文化包含一些中华文化的元素,例如索马里人喜爱茶,又重视礼仪,这些都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若;此外,索马里语有些单词和相应的汉语词汇发音一样,这被认为是索马里人把汉语融入本土语言的证据[8]。明朝书籍《星槎胜览》记载了索马里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式和礼仪文化,并详细地介绍当地男女的衣着[5]。
1887年、1925年,索马里的北部和南部先后成为英国保护地(英属索马里兰)和意大利殖民地(意属索马里兰)[10]。意大利政府本打算在荷属东印度招募工人,到索马里修路,但遭到荷属东印度政府反对,于是改为在广东招聘约70名华工;此事在中国引起舆论注意,有杂志刊出署名文章,慨叹华人在外地所受的待遇[11]:562。
英属索马里兰和意属索马里兰在1960年脱离殖民统治并于同年7月1日统一;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索马里建交,成为最早与索马里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索马里则是首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东非国家[12]。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1/1963-10_1963%E5%B9%B4_%E7%B4%A2%E9%A9%AC%E9%87%8C%E6%80%BB%E7%90%86%E9%98%BF%E5%8D%9C%E8%BF%AA%E6%8B%89%E5%B8%8C%E5%BE%B7%C2%B7%E9%98%BF%E9%87%8C%C2%B7%E8%88%8D%E9%A9%AC%E5%85%8B%E8%AE%BF%E5%8D%8E.jpg/640px-1963-10_1963%E5%B9%B4_%E7%B4%A2%E9%A9%AC%E9%87%8C%E6%80%BB%E7%90%86%E9%98%BF%E5%8D%9C%E8%BF%AA%E6%8B%89%E5%B8%8C%E5%BE%B7%C2%B7%E9%98%BF%E9%87%8C%C2%B7%E8%88%8D%E9%A9%AC%E5%85%8B%E8%AE%BF%E5%8D%8E.jpg)
建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向索马里提供援助,在当地援建不同设施[12]。但是,中国对索马里的援助引来了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的怀疑:1964年,塞拉西与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会晤,批评中国在该国与索马里爆发冲突中支持索马里;周恩来否认指控,重申中国不会介入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的冲突[13]。
索马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占有一席,也曾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相关的草案[14]:41–42。
1986年,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出访索马里,当地有乐团为欢迎他来访而排练红色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还为这首歌制作了唱片[12]。
1990年年底,索马里内战爆发[15],当地极为混乱不稳,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也被波及:大使馆四周不断响起枪声,曾有子弹打进使馆内部、炮弹打中经济商务参赞处的建筑物;此外,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多次被人行劫,有中国派驻的人员遭到打伤[16]。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驻索马里的外交人员、医疗人员和技术员在1991年1月5日撤离;中索两国之间关系没有因此而断裂,而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的事务则改由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办理[16]。
2004年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成立后,中国政府即予承认,并于2005年12月28日接受过渡联邦政府委派的驻华大使。此后中国政府多次向索马里提供物资、现汇和粮食援助。2012年,索马里和平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成立21年来首个正式政府和议会,索马里形势有所改善,中国为进一步推动中索友好合作关系发展于2014年6月宣布决定恢复驻索马里使馆,同年10月,时任索马里总统哈桑·谢赫·马哈茂德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索马里联邦共和国大使馆的复馆仪式[17];有西方国家认为,此举旨在扩大中国在索马里半岛的影响力[16]。
2015年7月26日,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半岛皇宫酒店爆炸案中,中国驻索使馆一名负责安全警卫的工作人员因伤势严重医治无效不幸去世[18],另有三名使馆工作人员受轻伤[19];中国政府表示对恐怖袭击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20]。
2020年7月1日在台湾与索马里兰互设代表处后,索马里总统府发表声明,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谴责台湾破坏索马里主权和领土完整[21]。2024年9月6日,中国—索马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2]。
经贸关系
2012年,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共出口了1.01亿美元到索马里,货物包括纺织品、金属产品、机械等[23];同年,索马里共出口了292万美元来华(不包括港澳台),货物主要是含油种子等蔬菜制品[24]。
索马里总统哈桑·谢赫·马哈茂德曾表示愿意提供优惠,以吸引中国企业在索马里投资,开发当地的天然资源[25]。
军事关系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曾在索马里海盗横行的亚丁湾提供护航服务,保护中国的船只,也有新加坡、塞浦路斯等地的商船主动寻求保护,以求免受海盗侵扰[26]。曾有解放军海军兵员在亚丁湾举行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仪式,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27]。
援助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e/1963-10_1963%E5%B9%B4_%E4%B8%AD%E5%9B%BD%E7%B4%A2%E9%A9%AC%E9%87%8C%E7%AD%BE%E7%BD%B2%E7%BB%8F%E6%B5%8E%E6%8A%80%E6%9C%AF%E5%90%88%E4%BD%9C%E5%8D%8F%E5%AE%9A.jpg/640px-1963-10_1963%E5%B9%B4_%E4%B8%AD%E5%9B%BD%E7%B4%A2%E9%A9%AC%E9%87%8C%E7%AD%BE%E7%BD%B2%E7%BB%8F%E6%B5%8E%E6%8A%80%E6%9C%AF%E5%90%88%E4%BD%9C%E5%8D%8F%E5%AE%9A.jpg)
1960年代,周恩来访问索马里等非洲国家,他在摩加迪沙一场群众大会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助外地的原则,这些原则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规范;此后,中国开始援助索马里,在当地援建工厂、农场、医院、公路等基础建设,又援建了体育场、剧院等文化设施[12],并为索马里运动员提供训练[28]。中华人民共和国曾免除索马里政府的债务[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索马里援建的贝纳迪尔医院是当地其中一所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医院,设有逾700个床位,不少医护人员曾在中国留学,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曾向该院捐赠药物和粮食[30];此外,中国也曾向索马里提供抗疟疾药物[29]。中华人民共和国曾派遣医疗队到索马里,队员包括内科医生、麻醉师、化验师等;医疗队会在医院为当地人看病,也曾到畜牧区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到爆发霍乱的村落抢救病人[31]。
索马里受到2011年非洲之角饥荒影响,多个地区出现饥荒;中华人民共和国向世界粮食计划署捐出1600万美元现金,让粮食计划署购买粮食和营养补充剂,援助受灾的索马里居民[32]。
图库
-
1964年2月2日 中国访问索马里 周恩来与亚丁·阿卜杜拉·奥斯曼·达尔总统会谈
-
1964年2月4日 中国完成索马里访问 周恩来与舍马克总理告别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