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海市同仁医院又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和上海市同仁红十字医院,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长宁区的一家三级综合性医院[1],医院共分为仙霞路院区和哈密路院区。
1866年11月,美国圣公会牧师汤蔼礼(Elliot Heber Thomson)和从美国回到清朝的牧师吴虹玉在救主堂附近的文监师路百老汇路(虹口区塘沽路大名路)开办了一个名为同仁医局的诊所。1867年,诊所扩大规模,改名为同仁医馆,1880年,文惠廉长子文恒理(Henry William Boone)来到上海,将诊所搬迁至熙华德路文监师路(虹口区长治路塘沽路),同时扩建为医院,名称更改为同仁医院(St. Luke’s Hospital),医院的英文名来自于路加[2]。文恒理还在医院内开办医疗助理训练班,后医疗助理训练班改为医科学校,这是上海最早的西医教育机构。1882年,文理恒又在同仁医院开办护士训练班,这是中国第一家培养医疗护理人员的机构。1896年,圣约翰书院设立医学部,文恒理担任医学部主任,同仁医校并入医学部,同仁医院同时成为圣约翰书院附属教学医院。1882 年,同仁医院成功实施第一例眼科手术和卵巢切除术。1886年,同仁医院成立清朝首家医学博物馆。1909年,同仁医院引入救护车,这是清朝第一辆救护车[3]。
20世纪初,同仁医院从熙华德路搬迁至虬江路,1930年代又搬迁至海格路(华山路)。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医院又迁至愚园路、白利南路(长宁路)路口。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接管上海租界,同仁医院建筑被日军占领。医院一部分迁往爱文义路(北京西路),与广仁医院合并,另一部分搬迁至大西路、忆定盘路(延安西路、江苏路)并改名同仁第二医院。1945年第二次中日战争结束后,圣约翰大学将校门东边的梵皇渡路(万航渡路)一块土地划给同仁医院作为新院址。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圣约翰大学撤销,同仁医院成为独立医院。1955年,同仁医院被政府卫生部门接管。文化大革命时期,医院改名为东风医院。1977年,医院搬迁至愚园路738号,1979年恢复同仁医院的名称[3]。1970年代同仁医院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胃镜[1]。
长宁区中心医院,又名上海市长宁区红十字医院,成立于1999年,位于新泾镇仙霞路1111号,由卫生部评为二级甲等医院。
2013年12月8日,长宁区中心医院与长宁区同仁医院合并为“上海市同仁医院”,并挂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4]。
2020年2月,同仁医院发现上海首例2019冠状病毒病确诊病例[5]。
2020年4月16日,经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批准,同仁医院由二级甲等升级为三级乙等[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