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可表記任何語言的字母標音系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际音标(英语: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缩写:IPA[a])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标音系统,19世纪末由国际语音学学会设计以作为口语发音的标准表记形式[2]。国际音标的使用者包括语言学研究者、人工语言创造者、外语学生和教师、翻译者、词典编纂者、歌手等等[3][4]。
国际音标设计用来表示口语中词汇(也包括有限的韵律)发音的一部分话语特性:音位、语调、声调和音节的分隔。[2]若要表示更多的话语特性,诸如咬牙、咬舌和由唇腭裂患者所发出的声音,则有另一套国际音标扩展系统(extIPA)可以补充[3]。
国际音标中的字符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字母和变音符号。例如,英语字母⟨t⟩在不同词组中,其发音在国际音标中可能转写为单一字母[t],或是一个字母加上变音符号[t̺ʰ][b]。通常,以两斜线夹注的音标为宽式标音,标记时较为模糊;相对地,以两方括号夹注的音标为严式标音,标音则较为明确。如/t/在不同情形下,可能指的是[t̺ʰ]或[t],其准确的发音取决于上下文和语言环境。
有时国际语音学学会会增加、修改或删除音标。国际音标最近一次的更改在2005年[5],共有107个单独字母、52个变音符号和4个超音段成分符号。完整的符号表如下,亦可参见国际音标表(有声国际音标肺部气流音表、元音表)或国际语音学学会出版的资料[6]。
1886年,以法国语言学家保罗·帕西为首的一群英国和法国语言教师,组成了一个学会,旨在创造一套转写和记录人类语言的音标系统,这个学会正是1897年后被称之为国际语音学学会(法语:l'Association phonétique internationale)的前身[2]:194-196。他们最先参考了英语拼写改革使用的罗马字母,设计了一套最初的音标表;但为了让它们可以在其他语言中使用,其符号容许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音值[7]。例如,清腭龈擦音原本在英语中是以字母⟨c⟩来表示,而在法语中则是以字母⟨ch⟩来表示。[2]:194-196但到了1888年,规则便修订成“不论使用于何种语言,都一律使用相同的符号型式”,而这也成了日后所有修订的基础[2]:194-196[8]。创造国际音标的想法首先由丹麦语言学家奥托·叶斯柏森在写给保罗·帕西的信中提出,随后由亚历山大·约翰·艾利斯、亨利·斯维特、丹尼尔·琼斯和保罗·帕西研发[9]。
自创建以来,国际音标经历过数次修订。在1890年代至1940年代符号表的快速扩展之后,国际音标大致上维持不变,直至1989年的基尔大会。1993年又进行了一次小修改,增加了四个央元音音标[3],并删除了清内爆音的音标[10]。最近一次音标表修订于2005年5月,增加了唇齿闪音的音标[11]。除了添加和删除符号之外,对国际音标的更改主要还包括重命名符号、类别,以及修改国际音标的字体[3]。
国际音标扩展于1990年创建,主要使用于言语治疗,并在1994年得到国际临床语音学及语言学协会的正式采用[2]:186。
国际音标的原则为“每一个可分辨的音段(segment)使用一个符号来表示”;但若其本身就是复合发音,则不限于该原则[12]。这表示:
国际音标中,有107个字母用于表示辅音和元音、31个变音符号用于修饰辅音和元音,以及19个用于表示超音段成分(包括音长、声调、重音、语调等)的特殊符号[d]。这些符号可以被整理为一个表格;本条目的表格和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上提供的表格大致相同。
国际音标使用的字母都和拉丁字母相互协调[e]。出于这个原因,大多数字母是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或是此二者的修改字母。一些字母的灵感来自其他书写系统,如浊咽擦音的音标,⟨ʕ⟩,源于阿拉伯字母中代表相同音值的“ﻉ”(ʿayn)[10]。虽然国际音标倾向于使用拉丁字母,但协会偶尔也会接受其他字母。 例如1989年之前,搭嘴音音标包括⟨ʘ⟩、⟨ʇ⟩、⟨ʗ⟩和⟨ʖ⟩,这些字母既非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也不是从其他现存的音标衍生而来的。然而,除了⟨ʘ⟩以外,其他字母都没有被广泛使用于研究科依桑语系或班图语支的语言学家之间,因此其他音标在1989年分别被更为常用的⟨ǀ⟩、⟨ǃ⟩、⟨ǂ⟩和⟨ǁ⟩所取代[13]。
尽管国际音标的变音符号具有特征文字的特性,但其字母形式几乎不成系统。也有少数例外,如卷舌音,其音标下方都有一个拉长、向右勾的尾巴,如⟨ɳ ʈ ɖ ʂ ʐ ɻ ɽ ɭ ꞎ⟩;而内爆音的音标则有向上的弯钩,如⟨ɓ ɗ ɗ̢ ʄ ɠ ʛ⟩。其他音标的相似性可能只是偶然的巧合。例如,除了小舌鼻音⟨ɴ⟩以外的鼻音-包括⟨m ɱ n ɳ ɲ ŋ⟩-都源自于⟨n⟩;⟨m⟩和⟨n⟩的相似是文字演化的结果,和发音无关[f],⟨ɲ⟩和⟨ŋ⟩分别为gn和ng的连字,而⟨ɱ⟩则是仿制⟨ŋ⟩所造的字母。
一些新的字母是普通的拉丁字母旋转180度,如ɐ ɔ ə ɟ ɥ ɯ ɹ ʇ ʌ ʍ ʎ(分别由a c e f h m r t v w y变化而来)。这在使用铅字排版的年代非常容易实现,其优点是不需要为国际音标符号专门铸造铅字。
国际音标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并尽可能地减少使用非拉丁字母[2]:194-196。协会希望国际音标中大多数拉丁字母的辅音音值可以对应到“国际用法”[2]:194-196。因此,国际音标辅音字母⟨b⟩、⟨d⟩、⟨f⟩、⟨ɡ⟩、⟨h⟩、⟨k⟩、⟨l⟩、⟨m⟩、⟨n⟩、⟨p⟩、⟨s⟩、⟨t⟩、⟨v⟩、⟨w⟩、⟨z⟩和英语中对应字母的音值相同;元音字母(⟨a⟩、⟨e⟩、⟨i⟩、⟨o⟩、⟨u⟩)和拉丁语中对应字母的音值相同。其他字母的音值可能和英语、拉丁语不同,但仍可对应到其他欧洲语言字母的音值,如 ⟨j⟩、⟨r⟩、⟨y⟩等等。
这套系统可透过草写字母、翻转字母、大写字母小型化、加上变音符号等方式使符号与可表示的音值增加。还有一些符号源自希腊字母,如⟨ʋ⟩,但它在希腊语里是元音,在国际音标中则是辅音。对于这类型的字母,即⟨ɑ⟩、⟨ꞵ⟩、⟨ɣ⟩、⟨ɛ⟩、⟨ɸ⟩、⟨ꭓ⟩和⟨ʋ⟩,国际音标都已经为其设计了较能和其他拉丁字母匹配的字形,且在Unicode中有独立的码位[g];唯一的例外是直接使用希腊字母的⟨θ⟩。此外,希腊字母⟨β⟩和⟨χ⟩也常常直接用来代替音标⟨ꞵ⟩和⟨ꭓ⟩[14]。
对于透过修改拉丁字母创造的新字母,其音值通常和原始字母的音值有关系[15]。例如,底部带有向右勾的字母表示卷舌音;小型大写字母则通常代表小舌音;而其发音的位置则对应到原始字母的调音器官。但除此之外,国际音标并没有办法直接从符号的形状推测出其音值,符号的形状和其发音也没有任何关系[h]。
除了字母本身之外,国际音标还有各种辅助符号可协助记音。变音符号可以与国际音标字母组合,以记录修改过的音值或次要发音。对于超音段特征,例如经常使用的轻重音和声调,也有相对应的特殊符号。
国际音标主要使用两种括号进行记音:
举例说明:在英语单词pin和spin中,两者的/p/发音略有不同(前者送气而后者不送气,这在汉语和一些语言会影响单词的意义),但在英语中此差异并不影响语义。因此,音位上来说可以将它们记录为/pɪn/和/spɪn/,包括了相同的音位/p/。然而,为了记录它们之间的差异(/p/的同位异音),它们在语音上可以记录为[pʰɪn]和[spɪn]。
此外还有一些较少见的转写:
为了方便在进行田野调查等情况中能快速纪录,国际音标提供了一系列的手写字母。
早期的字母表中,字母“g”的两种印刷体-开尾的()和环尾的()-分别表示不同音值,但现在它们代表的发音是相同的。开尾的()一直以来都表示浊软腭塞音,而环尾的⟨⟩在1895年至1900年间曾代表浊软腭擦音。[17][18]1900年后,浊软腭擦音改用加了一横线的开尾⟨ǥ⟩表示,直到1931年被⟨ɣ⟩取代。[19]
1948年,国际语音学学会认定⟨ɡ⟩和⟨⟩相等[20],此决定在1993年又被再次重申[21]。虽然1949年出版的《国际语音学学会原则》(Principles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推荐使用⟨⟩作为软腭塞音的音标,但在这两个字母有所区别时(例如使用西里尔字母的俄语环境)则应优先使用⟨ɡ⟩[22]。然而,这种做法从未真正实施过[23]。1999年出版的《国际语音学学会手册》(Hand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取代了《原则》,其中明确地废弃了这项建议,并承认这两种印刷体都是可接受的变体[24]。
国际语音学学会偶尔会修改国际音标。每次修改后,协会都会以图表的形式释出新的字母表(参见国际音标历史)。并非所有国际音标字母都会被放入字母表中,如龈腭音、会厌音和边闪音由于排版因素(而非出于理论需要),而被放置在字母表下方“其他符号”的位置[25][j]。另外,由于国际音标用于标示声调的五度标记法可以系统地制造出大量的声调符号,因此也仅列出了数个符号作为示例。
若要修改音标或字母表,可在《国际语音学学会期刊》中提出申请。如2008年8月和2011年8月分别有针对开央不圆唇元音和中央近音的提案[26]。协会对该提案的回应可以在同期或后续的期刊中找到(如上述关于开央元音的提案于2009年8月得到回复)[27]。之后,正式的提案将提交给由学会成员选出的评议会[28][29],以进行进一步讨论和正式投票[30][31]。
字母或图表的更改只有在经过评议会批准后,才能被视为正式国际音标的一部分。尽管如此,许多国际音标的使用者在使用国际音标时,都会配合自己的需求对其进行修改[2][k]。
尽管IPA提供了超过160个符号,转写任何一种语言通常只会用到其中的一小部分。同时,记录语句时的精确程度也因情况而有所不同。记音时主要可以分成两种:严式标音(narrow transcription)能精确描述声音各种细节,而宽式标音(broad transcription)则会省去部分可忽略的部分。这两种记音方式是相对的,并常表示于方括号内[2]。宽式标音可能只记录下容易听见的声音细节,或只记录与讨论主题有关系的语音细节,但亦不保证转写中的任何语音区分在理论上都具有意义。
例如,英语“little”的宽式音标可转写为/ˈlɪtəl/,虽然不甚精确,但也或多或少地描述了该词的主要发音。严式标音则会将语音重点聚焦于方言特征或个人发音;如通用美式英语的[ˈɫɪɾɫ]、考克尼方言的[ˈlɪʔo],或美国南方英语的[ˈɫɪːɫ]。
在记录音素时,语言学家习惯上使用更简单的字母,而没有过多的变音符号。国际音标字母的选择可能反映了作者的理论主张,也可能仅是为了排版上的便利。例如,在英语中,pick 或peak 的元音可以记为/i/(即写作/pik, piːk/或/pɪk, pik/),而此二者都和法语单词 pique 的元音不同,尽管后者也写作/i/。也就是说,以斜线夹注的宽式标音,其音标并没有绝对的音值;但以方括号夹注的严式标音则会对其区分:[pʰɪk]、[pʰiːk]、[pikʲ]。
虽然国际音标在语言学界被广泛使用,但美国的语言学家常常将国际音标和美式标音系统混用,或者加入其他非标准的国际音标符号,其原因可能包括降低阅读手写音标的错误率、使用某些音标容易造成误会等等。由于不同语言或不同研究者的习惯会导致使用的音标有所不同,因此作者通常会给出他们所选用的音标系统以减少歧义[32]。
一些语言学习课程使用国际音标来教授学生如何发音。例如,在俄罗斯(以及早期的苏联)和中国大陆,儿童[33]和成人[34]的英语、法语教科书一直使用着国际音标(然而中国学生所学习的很有可能是丹尼尔·琼斯版的英语音标)。台湾的英语教科书、字典和教师则倾向使用KK音标,这是一套基于国际音标而稍被修改的标音系统,首次使用于1944年出版的《美式英语发音辞典》(A Pronouncing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许多英国的英语字典,包括《牛津英语词典》,以及《牛津高阶英语辞典》、《剑桥高阶英语辞典》等学习者字典,都使用国际音标为单词标音[35]。然而,为了让英语读者更容易适应,大部分美国字典(和部分英国字典)倾向使用发音重拼法作为标音系统。例如,许多美国字典(如《韦伯字典》)使用⟨y⟩表示IPA的[j]、使用⟨sh⟩表示IPA的[ʃ],这样的表示法较为接近英语的拼字习惯[36]。但在国际音标中,[y]相当于汉语拼音的“ü”;[sh]中的s和h则是独立发音的两个字母,如英语grasshopper。
在德语中通常使用一种“修改版”的国际音标。以《朗式德汉双解大词典》( Großwörterbuch Langenscheidt als Fremdsprache Deutsch - Chinesisch )为例,这种音标不使用//,只使用[];用宽式音标;不标注送气、无声除阻等语音现象,但标注不成音节(符号:◌̯)的元音。
除了英语之外,在汉语或其他语言的词典中,国际音标的使用都不甚普遍。
对于具有音素正写法的语言来说,该语言的单语词典通常不需要特别标出大多数单词的发音,在需要特别标音时也倾向使用发音重拼法(respelling system)。例如,以色列发行的词典很少使用国际音标,有时使用希伯来语字母来翻译外来词;像是《埃文-绍尚字典》中将单词“ תָּכְנִית”重拼成“ תּוֹכְנִית”,因为这个词使用了“卡玛兹”。[来源请求]从其他语言译成俄语的双语辞典通常使用国际音标,一些单语辞典则使用发音重拼;像谢尔盖·奥若戈夫字典中源自法语的外来语“пенсне”(pince-nez,“夹鼻眼镜”)被另外标记“нэ́”,以表示字尾的е不会因前面的н而被iota化。国际音标在双语词典中更为常见,但也有例外。例如,大多数双语捷克词典倾向于仅将国际音标用于捷克语中没有的发音[37]。
国际音标字母已经被许多语言的字母表所吸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语言,如豪萨语、富拉语、阿坎语、林格拉语、曼丁诸语言和格贝诸语言等。作为书写系统的一部分,这些字母自然地演化出大写体,如通行于多哥北部的卡比耶语拥有⟨Ɔ ɔ⟩、⟨Ɛ ɛ⟩、⟨Ɖ ɖ⟩、⟨Ŋ ŋ⟩、⟨Ɣ ɣ⟩、⟨Ʃ ʃ⟩、⟨Ʊ ʊ⟩等字母。即便如此,国际音标本身仍只使用小写字母。1949年的《原则》有提及“词汇前可加上⟨*⟩以表明该词为专有名词”[38],但这项规定并未出现在1999年的《手册》中。
古典歌手时常在练习时使用国际音标。由于古典歌手经常演唱不同语言的曲目,为了增进发音精准度以及全面提升音质及音准,国际音标是除了专业语言教练以外的另一个替代方案。[39]IPA经常转写歌剧剧本,例如尼可·卡斯特的录音带[40]和提摩西·切克的《捷克语演唱》(Singing in Czech)[41]。而歌剧歌手对国际音标的能力也曾获得网站“Visual Thesaurus”的重视,该网站曾聘请数位歌剧演唱者录制了词汇数据库中150,000个单词和短语[42]。
国际语音协会将国际音标的字母分为三类:肺部气流音、非肺部气流音和元音[43][44]。
肺部气流音以表格呈现。由左至右的各直排依序为口腔外侧(双唇、唇齿…)至口腔内部(…咽、声门)等不同的调音器官;不同的横排则代表不同的调音方法。两两成对出现的音标分别为浊音和清音(不送气)。在国际语音学学会的官方出版物中,省略了两直排以节省空间,其中的字母被移到“其他符号”中[45],剩下的字母依嘴巴闭合的程度分成完全闭合(阻塞音,包括鼻音和塞音)、短暂闭合(震动音,包括颤音和闪音)、部分闭合(擦音)和最小程度闭合(近音)下方的表格则略有更动:所有的肺部气流音都被纳入表格中,且部分震动音和边音被拆分开,并同样依擦音、近音、闪音的顺序排列。
元音大多两两成对(分别为不圆唇元音和圆唇元音),并依高度和舌位排序,详细内容见于下文。元音图中没有省略任何元音字母,但过去一些中央元音被列在“其他符号”中。
为了避免形近的音标相互混淆(如 ɵ和θ、ɤ和ɣ、ʃ和ʄ等),每个符号都拥有专属的国际音标号码(IPA number)。号码通常为三位数,如304代表开前不圆唇元音、415代表中央化符号。此二者可以组成开央不圆唇元音[ä][46]。
肺部气流音是通过阻塞声门或口腔、并同时或随后从肺部排出空气而形成的辅音。在国际音标中,超过一半的辅音属于肺部气流音。英语和现代标准汉语中所有辅音都属于这一类[47]。
在肺部气流音表中,每列代表不同的调音方法(辅音以何种方式产生),每栏则代表不同的调音部位(辅音在口腔中哪个部分产生)。主图仅包括具有单一发音位置的辅音。
| ||||||||||||||||||||||||||||||||||||||||||||||||||||||||||||||||||||||||||||||||||||||||||||||||||||||||||||||||||||||||||||||||||||||||||||||||||||||||||||||||||||||||||||||||||||||||||||||||||||||||||||||||||||||||||||||||||||||||||||||||||||||||||||||||||||||||||||||||||||||||||||||||||||||||||||||||||||||||||||||||||||||||||||||||||||||||||||
注释
非肺部气流音指的是气流不从肺部发出的辅音。其中又可以分成三大类:搭嘴音(大量出现于科依桑语系)、内爆音 (出现于信德语、斯瓦希里语、越南语和侗台语族诸语言等)和挤喉音(出现于许多美洲原住民语言和高加索诸语言)。
注释
塞擦音和双重塞音由两个字母和一个连结号组成,连结号可置于上方、下方或省略[51]。六个最常见的塞擦音可由连字表示,但若每组塞擦音都需要独立的连字则需要大量符号,因此官方已不再使用[2]。有时候,塞擦音也可以使用上标表示,如tˢ相当于t͡s,kˣ相当于k͡x。为了书写方便,t͡ʃ和d͡ʒ(或接近的塞擦音)有时会写成原为硬腭塞音的c和ɟ,即使在国际语音学会的官方出版物中也是如此,因此解读时需要特别留意。
协同调音辅音是同时使用两种调音部位的辅音。如英语中“went”的[w]就是一个透过圆唇并抬高舌头来发音的协同调音辅音。类似的辅音还有[ʍ]和[ɥ]等。
注释
国际音标将元音定义为在音节中心的声音[2]:10。下面给出了国际音标元音图,此图根据发音时舌头位置的不同绘制而成。
图表的纵轴称为元音高度,反映了舌头和口腔上部或两腭的距离;舌头位置较低的元音被放在元音图底部,而位置较高者则在元音图顶部。例如,[ä](相当于汉语拼音的“a”)被置于元音图下方,[i](相当于汉语拼音的“i”)则被置于元音图上方。
类似地,图表中的横轴称为元音舌位,反映了舌头的前后位置;舌头位置较靠前的元音被放在元音图左侧,而位置较靠后者则在元音图右侧。例如,[y](相当于汉语拼音的“ü”)被置于元音图左方,[u](相当于汉语拼音的“u”)则被置于元音图右方。
当相同高度、舌位的元音成对出现时,右侧的是圆唇元音,左侧的则是不圆唇元音。发圆唇元音时,嘴唇形成一个圆形的开口,使嘴巴内侧的表面露出,如[y];而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嘴巴四周向后聚集,嘴唇亦向后压缩,仅露出嘴唇的外部表面,如[i]。
复元音指前后音质有变化的元音,如汉语拼音的“ai”。通常会在复元音中不占据音节核位置的元音加上非音节性的变音符号,如⟨ui̯⟩、⟨u̯i⟩;或是将不占据音节核位置的元音写成上标,如⟨uᶦ⟩ or ⟨ᵘɪ⟩。复元音也可以使用连结号标记(尤其当难以确认复元音的类型时),如⟨u͡i⟩。
注释
变音符号用于描述语音细节。这些符号不单独存在,而是加在其他字母上,以特别标明某些语音特征,或对原字母的发音进行修改[2]:14-15。
任何字母写成上标都可以作为变音符号使用,为其修饰的字母提供更详细的语音描述。(关于Unicode有支援的上标字母,请参阅次要调音。)以下列出的上标字母为国际音标特别规定的;其他常用的上标还包括:⟨tˢ⟩(带擦音除阻的[t])、⟨ᵗs⟩(以塞擦音开始的[s])、⟨ⁿd⟩(前鼻音化的[d])、⟨bʱ⟩(浊送气除阻的[b])、⟨mˀ⟩(声门化的[m])、⟨sᶴ⟩(带有一点[ʃ]音的[s])、⟨oᶷ⟩(双元音化的[o])、⟨ɯᵝ⟩(敛唇的[ɯ])。置于字母后方的上标可能会产生歧义,如⟨kʷ⟩可能表示同时发[k]和[w]音,也可能表示带有唇音除阻的[k]。另一方面,放在字母前面的上标变音符号则通常表示声音开始时的改变,如⟨mˀ⟩为声门化的[m]、⟨ˀm⟩则是以声门音开始的[m]。
音节 | |||||
---|---|---|---|---|---|
◌̩ | ɹ̩ n̩ | 音节性 | ◌̯ | ɪ̯ ʊ̯ | 非音节性 |
◌̍ | ɻ̍ ŋ̍ | ||||
辅音除阻 | |||||
◌ʰ | tʰ | 送气[a] | ◌̚ | p̚ | 无声除阻 |
◌ⁿ | dⁿ | 鼻音除阻 | ◌ˡ | dˡ | 边音除阻 |
◌ᶿ | tᶿ | 清齿擦音除阻 | ◌ˣ | tˣ | 清软腭擦音除阻 |
◌ᵊ | dᵊ | 中央元音除阻 | |||
发声态 | |||||
◌̥ | n̥ d̥ | 清声 | ◌̬ | s̬ t̬ | 浊声 |
◌̊ | ɻ̊ ŋ̊ | ||||
◌̤ | b̤ a̤ | 气声[a] | ◌̰ | b̰ a̰ | 嘎裂声 |
调音部位 | |||||
◌̪ | t̪ d̪ | 齿音 | ◌̼ | t̼ d̼ | 舌唇音 |
◌̺ | t̺ d̺ | 舌尖音 | ◌̻ | t̻ d̻ | 舌叶音 |
◌̟ | u̟ t̟ | 前移 | ◌̠ | i̠ t̠ | 后移 |
◌˖ | ɡ˖ | ◌˗ | y˗ ŋ˗ | ||
◌̈ | ë ä | 央化 | ◌̽ | e̽ ɯ̽ | 中央化 |
◌̝ | e̝ r̝ | 抬升 | ◌̞ | e̞ β̞ | 降低 |
◌˔ | ɭ˔ | ◌˕ | y˕ ɣ˕ | ||
协同调音 | |||||
◌̹ | ɔ̹ x̹ | 更圆唇 | ◌̜ | ɔ̜ xʷ̜ | 更展唇[l] |
◌͗ | y͗ χ͗ | ◌͑ | y͑ χ͑ʷ | ||
◌ʷ | tʷ dʷ | 唇化或唇软腭化 | ◌ʲ | tʲ dʲ | 腭化 |
◌ˠ | tˠ dˠ | 软腭化 | ◌̴ | ɫ ᵶ | 软腭化或咽化 |
◌ˤ | tˤ aˤ | 咽化 | |||
◌̘ | e̘ o̘ | 舌根前移 | ◌̙ | e̙ o̙ | 舌根后移 |
◌̃ | ẽ z̃ | 鼻音化 | ◌˞ | ɚ ɝ | R音化 |
注释
位于字母下方的变音符号可以移到字母上方,以避免和字母的降部冲突,如清音⟨ŋ̊⟩[2]:15。抬升符和降低符除了置于字母下方,也可以写为⟨˔⟩, ⟨˕⟩(置于字母右侧),以避免和字母的降部重叠。
国际音标扩展还为言语病理学提供了其他的变音符号。
以下的符号用于描述“高于辅音、元音层级以外的语言特征”,如韵律、声调、音长和重音,这些语言特征通常作用于音节、单词和短语上,并构成语言中强度、音高、节奏、语调等元素[2]:13。这些符号大多只能在单词层级上表现出音素性,但也有符号是用于修饰高于单词的音系层级[2]:13。
注释
一些变音符号可以重复使用,以区别该语音特征的不同程度。例如双重重音可表示该音节的重音特别强,例如英语中的韵律重音[55]。另外,法语中可在每个韵律单位的末尾以“|”标记正常的韵律重音,而以“‖”标记语调特强的重音:[ˈˈɑ̃ːˈtre | məˈsjø ‖ ˈˈvwala maˈdam ‖](原文:Entrez monsieur, voilà madame.)[56]。同理,双重次重音⟨ˌˌ⟩常用于表示非常轻的重音[57]。
长音符也可以多次使用,以表示语音的延长,如英语嘘声“shhh!”可写作[ʃːːː]。另外,爱沙尼亚语中区分三种音长[58]:
其他变音符号偶尔也可以使用两次:
国际音标扩展,或简称为“extIPA”,是一套原本目的为精确记录言语障碍者语音的音标系统。在1989年的基尔会议上,一群语言学家以1980年代早期PRDS小组(言语障碍语音表征小组)的前期工作为基底[64],起草了最初的扩展音标[65]。这些扩展音标于1990年首次出版,经过修改的版本则在1994年在《国际语音学学会期刊》上再次出版,并被国际临床语音学及语言学协会正式采用[66]。虽然国际音标扩展最初的目的是记录不正常的语音,但语言学家借用这些音标来描述标准交流中一些独特的声音,例如嘘声、磨牙和咂嘴[3]。除了国际音标扩展以外,VoQS音标亦提供了一系列和附加气流机制、次要调音相关的符号。
如果有需要,可以在没有太多困难的情况下补完国际音标表上的空白。例如,国际音标并未指派给卷舌边闪音音标,一些文献因此使用齿龈边闪音的音标⟨ɺ⟩加上拉长、向右勾的尾巴来表示此音[m];一些清边擦音现直接使用extIPA的符号;会厌颤音常使用会厌擦音的符号⟨ʜ ʢ⟩;一些较旧的班图语学文献将唇齿塞音写作⟨ȹ ȸ⟩;一些出版物将次闭央元音写作⟨ᵻ ᵿ⟩等等。使用变音符号可以大量扩展未有专属字母的音段以避免创制新字母,例如⟨p̪ b̪⟩表示唇齿塞音[68]。如果无法记录某个语音,可以使用星号⟨*⟩作为字母或变音符号,例如韩语的强软腭音可写作⟨k*⟩。
以辅音为例:核心辅音字母之外的辅音通常借由添加变音符号至相似音值的字母来创建。如西班牙语的双唇近音和齿近音通常写成降低的擦音([β̞]和[ð̞];亦有人建议使用专用字母,如⟨β⟩和⟨ð⟩[69])。类似地,浊边擦音可写作较高的边近音,如[ɭ˔ ʎ̝ ʟ̝]。双唇闪音,如见于班达语Mono方言,有人写作[ⱱ̟](前移的唇齿闪音)[70]。
类似地,元音字母亦可透过前移、后移、升高、降低、央化、中央化等变音符号表示其他音段的发音[71]。例如,“不圆唇的[ʊ]音”可以写成带中央化符号的[ɯ̽];“圆唇的[æ]音”则可写成带升高符号的[ɶ̝]或带降低符号的[œ̞]。
虽然有时对音标的修改会造成多个音标并用的情况,但普遍来说,一个音只会拥有一个对应的音标;而其他不再使用的音标则会被废除。例如,元音字母⟨ɷ⟩就因为改用了⟨ʊ⟩而被弃用。对于含有次要发音(secondary articulation)的,这类字母也大多会被拒绝,并且认为这些特征应该用连结号或变音符号表示,如⟨ƍ⟩就可以用[zʷ]取代。此外,较罕见的清内爆音⟨ƥ ƭ ƈ ƙ ʠ⟩音标现在通常使用⟨ɓ̥ ɗ̥ ʄ̊ ɠ̊ ʛ̥⟩表示。旧的搭嘴音音标⟨ʇ, ʗ, ʖ⟩虽然已经被官方的新音标⟨ǀ, ǃ, ǁ⟩取代,但由于后者的易读性较差(尤其在使用[ ]、/ /等括号时),且容易和音标⟨l⟩、韵律符号⟨|, ‖⟩搞混,因此仍然有人使用[72]。
一些非国际音标字母可能会出现在使用标准国际音标的出版物中。以下几类音标尤为常见:
以下9个音标在汉语言学界之中通用,但却未能被国际音标接受。Unicode中有专属符号,但需要Unicode 4.0及以上版本标准的支援,在一些含国际音标字体(如Lucida Sans Unicode)中不可见。
音标 | Unicode | 字符描述 | 国际 音标 |
音值 |
---|---|---|---|---|
ɿ | U+027F | 长腿倒iota | ɹ̩ | 舌尖前不圆唇元音,详见ㄭ条目 |
ʅ | U+0285 | 带右尾长腿倒iota | ɻ̍ | 舌尖后不圆唇元音,详见ㄭ条目 |
ʮ | U+02AE | 带钩倒小写字母h | ɹ̩ʷ | 舌尖前圆唇元音 |
ʯ | U+02AF | 带钩卷尾倒小写字母h | ɻ̍ʷ | 舌尖后圆唇元音 |
ȶ | U+0236 | 带卷尾小写字母t | ≈t̠ʲ | 清龈腭塞音 |
ȡ | U+0221 | 带卷尾小写字母d | ≈d̠ʲ | 浊龈腭塞音 |
ȵ | U+0235 | 带卷尾小写字母n | ≈ṉʲ | 龈腭鼻音 |
ᴀ | U+1D00 | 小型大写字母A | ä | 开央不圆唇元音,介于[a]和[ɑ]之间 |
ᴇ | U+1D07 | 小型大写字母E | e̞ | 中前不圆唇元音,介于[e]和[ɛ]之间 |
大写字母并非国际音标的一部分。除了作为VoQS中的基础符号或在不方便使用国际音标字符的非正式场合用以暂代(如⟨I, E, U, O, A⟩分别代表[ɪ, ɛ, ʊ, ɔ, ɑ])以外,最常见的是用于表示原音位或音素的自然分类。
举例来说,将辅音记做⟨C⟩、元音记做⟨V⟩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其他常见的还有⟨T⟩(声调)、⟨N⟩(鼻音)、⟨P⟩(塞音)、⟨F⟩(擦音)、⟨S⟩(咝音)、⟨G⟩(滑音/近音)、⟨L⟩(流音)、⟨R⟩(卷舌音或响音)、⟨Ʞ⟩(搭嘴音)[74]、 ⟨A, E, O, Ʉ⟩(分别为开、前、后、闭元音)、⟨B, D, J(或Ɉ), K, Q, Φ, H⟩(分别为唇音、齿龈音、龈后音/硬腭音、软腭音、小舌音、咽音、声门音)、⟨X⟩(任何音值)等等。因此,汉语中最简单的音节可以表示为/V/(一个无调的元音),最复杂的音节可以表示为/CGVNᵀ/(辅音-滑音-元音-鼻音,带有声调)。大写字母也可以和变音符号结合,如⟨Cʼ⟩(喷音)、⟨Ƈ⟩(内爆音)、⟨N͡C⟩/⟨ᴺC⟩(前鼻化辅音)、⟨Ṽ⟩(鼻化元音)、⟨S̬⟩(浊咝音)、⟨N̥⟩(清鼻音)、⟨P͡F⟩/⟨PF⟩(塞擦音)、⟨Cʲ⟩(腭音化辅音)、⟨D̪⟩(齿音)等等。在言语治疗学中,大写字母用于表示不确定的发音,并用上标表示其发音较弱,如:[ᴰ](较弱且不确定的齿龈音)、[ᴷ](较弱且不确定的软腭音)[75]。
使用大写字母表示大音素的典型例子包括以⟨I⟩表示土耳其语和谐元音集{i y ɯ u} [n]、以⟨D⟩表示美式英语原为t或d的齿龈闪音(如writer和rider),以及⟨N⟩表示西班牙语或日语音节尾的同部位鼻音。⟨C⟩、⟨F⟩、⟨V⟩在VoQS中的含义与上述不同;⟨C⟩代表嘎裂(creak),⟨F⟩代表假声(falsetto),⟨V⟩则代表常态有声(modal voice)或更多地泛泛地充当标示次要调音时的基字符(voice)。同样地,这些符号也可以使用变音符号,描述一段话中具有哪种发声特质,并统一标记段落中的超音段特征。例如,苏格兰盖尔语艾拉岛方言[kʷʰuˣʷt̪ʷs̟ʷ]“猫(单数)”、[kʷʰʉˣʷt͜ʃʷ]“猫(复数)”可以用更为简便且清楚的方式表示:Vʷ[kʰuˣt̪s̟]、Vʷ[kʰʉˣt͜ʃ][76]。
由于在宽式标音中字母和音值之间不一定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从而导致音标的实际发音和其原先预设的发音可能有所不同,“中前圆唇元音”或“浊软腭塞音”等发音描述也不见得可靠。虽然《国际语音学学会手册》指出其符号不存在正式名称,但它也承认每个符号都有一个或两个通用名称[77]。这些符号被Unicode收录时也会被赋予名称,但可能和国际音标的通用名称不同。例如,国际音标称呼ɛ为“epsilon”,但Unicode则称其为“小写字母开E”(small letter open E)。
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的传统名称通常使用于未修改的字母,如[p]为“小写P”(Lower-case P)、[χ]为“Chi”[2]:171。其他修改过的字母,如[ʕ],可能有多于一种名称,命名方式可能和其外型或发音有关。在Unicode中,部分希腊字母具有“拉丁版”(置于拉丁字母区段,且和其他拉丁字母的协调),则国际音标会优先选用这些字母;若无,则直接从希腊字母区段取用。
对于变音符号,有两种命名方法。传统的变音符号直接使用既有的名称,如é为“尖音符”(acute accent),源于法语和英语对此符号的称呼。非传统的变音符号则通常以和音标相似的形状命名,如d̪被称作“桥型符号”(bridge)。
杰佛瑞·普伦和威廉·拉多索(William Ladusa)在他们出版的《音标指南》中列出了各种音标符号的名称,其中包括了所有在用和已弃用的国际音标,以及其他非国际音标符号。[10]
为国际音标提供支援的字形正越来越多,例如在许多操作系统上使用的Times New Roman。但是,变音符号并不总能正确显现(如Arial Unicode MS显示的U+0361(◌͡◌)总是错位的)。这些免费字体包括:
一些商业性、与国际音标兼容的字体包括:
目前已经有几种将国际音标映射到ASCII字符的系统,包括SAMPA、X-SAMPA[78]、PHONASCII[79]、Praat[80]、UPSID[81]、Kirshenbaum[82]、Worldbet[83]等等。这些系统允许使用者能较方便地键入在标准键盘布局上难以输入的国际音标符号。
Mac系统的扩展键盘(比如基于美国英语键盘的“ABC – Extended”、基于德国德语键盘的“Deutsch – Standard”)可以透过dead key将变音符号添加到拉丁字母上,从而输入绝大多数国际音标。而Mac系统的“表情和符号”中则包含所有Unicode编码中的国际音标。
由于国际音标的符号数量繁多,大部分的电脑键盘无法输入所有音标。一些网站拥有国际音标的萤幕输入键盘,如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语言学系提供的键盘可完整输入所有国际音标,包括字母、变音符号和其他记号[84]。
2019年4月,Google的多语言移动设备输入法程式Gboard为Android和iOS系统新增了IPA键盘[85];此外亦有其他键盘可供移动设备选择[8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