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香港抢米风潮,是香港一场在1919年7月26日爆发,并持续到八月底的抢米风潮。当时由于东亚东南亚供应短缺,加上香港米商囤积居奇,使米价飞涨,导致贫苦市民缺乏米粮,结果出现大规模集体抢劫米铺杂货店的事件。

背景

香港人口飞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中国自此陷入军阀混战之乱局。中国南部的大批难民涌入香港,使香港人口迅速上升,对粮食的需求大增。是华人传统主粮,但香港地少人多,本地生产的食米远远不及需求,所以香港需大量依赖进口食米。当时香港主要从暹逻和法属印度支那等地进口米粮。

东南亚禁止食米出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各殖民国家元气大伤,急需粮食输入,故等国都禁止殖民地出口食米,使区内食米供应大减。

日本大量购买食米

同样以米作为主粮的日本,在1918年受天灾影响,使国内粮食供应短缺,各地爆发抢劫米店的事件,故日本政府便以高价在区内搜购食米,故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仅余的食米都运到日本,使香港的食米供应更加短缺。

米商囤积居奇

由于供应减少,香港米商乘机存米不发,以进一步推高米价,牟取更大利润。到了1919年7月初,食米批发价由一个月前的每3元4角,急升至6元7角,零售价更涨至每担16元,这已远超一般市民所能负担的程度。部分贫民需以番薯芋头代替米饭,但番薯和芋头也因而起价,一般苦力一天只能吃一餐。

政府介入

面对米价飙升,当时的香港政府委任裁判司赫治臣(R. O. Hutchison)为谷米专员,调查此事。其后赫治臣建议政府把食米定为政府专卖,但同时分红给米商。然而当时正值香港总督交接期,在前任港督梅含理离任后直到候任港督司徒拔上任期间担任署理香港总督的施勋未有作出迅速的行动,只发表声明,以不续发出口执照意图逼使米商停止把食米外销,可是成效不彰。

抢米风潮爆发

在1919年7月26日,香港天文台悬挂风球,货艇都回到避风塘,苦力都没有货可搬,使本来已受米价上升影响的苦力没有收入,他们聚集在湾仔码头湾仔街市一带,一些人已三日没有吃饭。当中有人建议抢劫米肆,当场一呼百应。他们首先派人到交加街的广兴油米杂货店购买两铜仙的米,当店员告诉他们所能购买的米量时,苦力质问店方是否想饿死他们,并乘机起哄。这时聚集在现场的约200至300名苦力冲进店内抢掠,共抢去约300米。随后苦力再抢劫附近的祥记、丰益、成源、祥泰、乾德隆等杂货店。及时关门的杂货店虽然幸免于难,但整日不敢开门。部分店主自愿把米分给抢劫者,也有一些店主与苦力们格斗而不敌,结果全店被抢掠一空。据法庭资料显示,当日被抢掠的店铺有15家,共被夺去约1500至2000斤米。警方当场拘捕11人。

湾仔发生抢掠事件后,风潮迅速漫延至香港岛其他地区,其他饥饿的市民闻风而动,加入抢掠行列,在7月27日,铜锣湾鹅颈西环中环都有米铺和杂货店被抢掠,当日3时半后中环各金铺、当铺找换店银号一律提早关门,以免受到波及。抢劫者以30至40人或150至160人一队,分头到各街各巷的米店肆意抢掠,除了抢米外,也抢去钱财。警方接报后派出大量荷枪实弹及带备警棍的警员,驱散人群,但无人被捕。一名裔警察逮捕一人时,群众立即冲前营救,情况几近失控。当日下午4时半后,警方及消防员乘坐消防车往来驰骋,驱散人群。

由于警方没有拘捕滋事分子,只采取驱散对策,抢米风潮进一步蔓延。到了7月28日,位于九龙半岛油麻地旺角等地亦出现抢掠事件,暴徒甚至向警方投掷石块,警方鸣十多响,人群仍然不散,结果当日有十多人被捕。事后有8人被控联群抢夺、扰乱治安私接贼赃等罪名,由于他们认罪,加上法官体谅他们苦况,故轻判他们罚款5元至7元不等及监禁14天。

部分在下环(今湾仔)的米铺,由于并没有参与囤积存货,售卖平价食米,因而没有被抢劫。

事件平息

抢米风潮导致大部分米商不敢营业,使粮食供应更为紧张,米价进一步上升。政府在7月28日宣布承办及收购所有私人存米,禁止出口食米,并把食米分成三等,固定价钱,并向市民解释食米短缺的原因。

其后,香港政府向中国政府发出电函,要求中国政府协助解决粮荒,中国政府也同意拨出部分粮米运到香港。与此同时,一些民间慈善机构如保良局东华医院在各区向贫民施粥,以解他们饥饿之苦。在各方努力下,粮荒在九月始告完全解决。

后续影响

风潮平息后,港府深入研究事件,认为问题在于香港没有法例管制食米供应。在8月25日的立法局会议中,政府提出法案,让港督可以有需要时,征收米商存货,及监管米商的经营。法案最后在9月8日获得通过,自此政府正式开始干预香港的食米市场,直到2003年3月1日才取消所有限制,全面开放市场。但当时适逢爆发SARS,政府取消对米业的管制后一个月,在2003年4月1日愚人节当日,一名14岁男童盗用明报新闻网的名义,指香港将会宣布成为疫埠,所有人和货物禁止进出香港,导致抢购食米潮。

经过这次抢米风潮后,每当传出政局不稳或前景不明朗时,香港市民便会担心米价暴涨,供应短缺,因而争相购入副食品储存在家中,减少粮食供应短缺对自身的影响。大规模的抢购食米事件在1925年的省港大罢工、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1941年日本进攻香港、1967年六七暴动[1]中英谈判期间1983年9月香港抢米风潮[1]、1989年六四事件、1995年新九组政改风波[1]、2003年SARS事件,也曾经发生大规模的抢购食米的现象。2020年COVID-19香港疫情时亦有局部现像。[2]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