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默证或诉诸沉默(英语:argument from silence;拉丁语:argumentum e silentio),是一种非形式谬误,主张由于支持某事的人未提供证据,因此某事不是真的。
然而,支持者未提供证据可能有许多原因,未必能证明某事不是真的。
在文献研究中,默证通常是指,由于某人的所有著作皆未提及某观念,遂断定某人无某观念;或因现存某年代的所有著作皆未提及某观念,遂断定某时代无某观念。
默证并非总是合理推论,往往还需要其他条件,比如:
例1
- 甲:你看到我的钥匙了吗?
- 乙:(沉默不语)
- 甲:我就知道一定是你拿走的!
例2
- 甲:你懂英语吗?
- 乙:懂啊。
- 甲:我需要帮几个标语加上英文,你能帮我翻译吗?
- 乙:对不起,我还有事要忙,有空再谈。
- 甲:我看你根本不懂吧!
例3
- 心理咨询师:你(用键盘)打错的字,实际上是你的潜意识真正想要表达出来的内容。
- 来访者:可是,如果一句话里面有错字,这句话有时候是无法解释得通的。而且,即使是相同的按键顺序,如果使用不同的输入法软件,打错的字也会不一样。所以我想,打错的字应该不是我的潜意识真正想要表达出来的内容吧。
- 心理咨询师:如果不是潜意识真正想要表达出来的内容,那为什么会打错字?
- 来访者:我也不知道。
- 心理咨询师:所以,你打错字,就是你的潜意识真正想要表达出来的内容。
这名心理咨询师并没有从心理科学的角度向来访者论证“打错的字是潜意识真正想要表达出来的内容”这个论点,而是通过反问来访者,让来访者无言以对,并根据来访者的无言以对,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来访者无法回答“为什么会打错字”,并不代表咨询师的论点就是正确的。此外,论点是咨询师提出来的,论证的责任也应该在咨询师身上,所以咨询师除了犯了“诉诸沉默”的逻辑谬误外,还犯了“转移举证责任”的逻辑谬误。
例4被告自始至终都一语不发,没有替自己辩解,而且眼神闪烁,可见被告有罪。
例5宗教界没有人公开反驳我们导师的说法,可见当今宗教界没有人懂正法,我们导师才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传承正法的人。
例6
- 甲:我认为⋯
- 乙:甲的说法程度太差,不值一驳。
- 甲:可见我的说法才是真理。
乙不驳斥甲的说法,不代表甲的说法就是对的。甲因为乙不驳斥自己的说法而认为自己的说法是对的,是诉诸沉默的表现。
为避免出现此逻辑谬误,有主流传媒在无法收到某人就对其指控的回应时,会使用“截稿前未有回复”一句来描述此一情况[1][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