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足球历史有至少约170年,开埠初期由英国传入香港,在1940年代至1960年代香港足球是黄金年代,在1945年至1969年,香港市民为足球比赛废寝忘餐,经常通宵购票,万人空巷;香港曾经被誉为远东足球王国以至亚洲足球王国。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2年12月27日) |
亚洲第一间足球会香港足球会于1886年成立,先后创办香港足球银牌赛及香港甲组足球联赛。香港足球总会在1914年成立,华人足球队和天才足球员涌现,包括香港球王李惠堂、包家平、孙锦顺、谭江柏、黎兆荣、卓石金、李硕友、郑少康、叶北华和李天生等。
1908年,香港《孖剌西报》(Hong Kong Daily Press)捐出银杯作为奖品,赛事称为寻常杯赛,从此香港出现公开的足球比赛,名字沿用至日本侵华占领香港为止。早期只有西方人参与足球运动,包括驻港英军、驻港官员、商人及家眷等等,没有华人参与。首届足球联赛由巴付陆军胜出,之后香港甲组足球联赛亦是如斯。直到1908年,首支华人足球队南华成立[1],只有西方人参与的香港足球开始出现了华人。
1945年8月香港重光后,驻港英军云集,当中不乏足球好手,时任英军运动主任军曹罗渣士随即联系留港的华人足球人士安排友谊赛。同年10月,虽然香港足总尚未恢复运作,香港军政府与足球界成立委员会筹办足球联赛。军政府先后举办由英军联、空军、海军、金冕多和华联等球队角逐的“华国杯”和“文锦杯”。
1946年1月,“复兴足球总会”举办“复兴联赛”,由南华、光华和东方等3支华人球队与9支洋队共同参赛,本届联赛只进行单循环比赛,最终由空军取得冠军,亦是最后一支夺得甲组联赛桂冠的英军球队。年底“复兴足球总会”正式恢复“香港足球总会”之名并复办足球联赛,黄家骏成为战后首任足总主席。
1950年代至1960年代,香港著名球星有朱永强、莫振华、高保强、姚卓然、黄志强、黄兆和、何祥友、张子岱和张子慧等。
1954年,香港足球总会加入国际足球协会。同年亚洲足协成立,香港为创始会员之一。同年马尼拉亚运,香港球员为主力的中华民国首次赢得足球金牌。
1956年,香港主办首届亚洲杯,并获得季军。
1968年,香港足球职业化,足球会开始聘请外援,例如戴历·居里和仇志强等,与香港球星胡国雄、尹志强、锺楚维和刘荣业,令到球赛激烈,大量球迷涌现[2]。
1989年重新开始引入外援政策,九十年代传统劲旅南华、东方、星岛、流浪再次大搅,电子字典快译通借用花花会籍参赛,并斥资逾千万元组成巨型班与列强抗衡,再次吸引球迷入场。
东南大战再可以坐满旺角大球场。九十年代亦有多支商业球队如依波路、好易通及快译通加入,令球市更热闹。1996年5月30日,甲组联赛总决赛快译通对南华,有31,088人入场,是大球场重建后,本地联赛入座率最高的联赛。
香港体育学院于1997年取消足球的精英计划资助,足球部随即解散,香港由此缺乏有系统训练的年青球员,导致球员青黄不接。
1998年假波案,加上亚洲金融风暴,令港甲进入冰河时期。全华班南华于2003至06年,入场人数大跌,曾经于个别联赛比赛跌到几十人入场,更沦落为护级分子。
2012年,世界杯亚洲杯外围赛凭港队出色表演,每次主场也坐满旺角大球场,更吸引球迷重新入场观看港超联赛。
普通联赛有数百球迷入场,港超联Big4大战更有三千至四千球迷入场观战。
香港足球的发展“我们是香港”报告书发表[3],内容提及何振兴香港足球。
《凤凰计划》是香港足球运动发展策略,由民政事务局委聘的顾问所撰写,[4]
《凤凰计划》其后由《五年策略计划 力争上游 万众一心》接棒。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