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霁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雷霁霖

雷霁霖(1935年5月24日—2015年12月16日),福建宁化人,海水鱼类养殖学家,山东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率先从国外引进大菱鲆良种并突破了养殖关键技术,创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引领了海水养殖产业由传统模式向工厂化模式发展。[2][3]

事实速览 雷霁霖, 出生 ...
雷霁霖
Thumb
出生 (1935-05-24) 1935年5月24日89岁)
福建宁化县
逝世2015年12月16日(2015岁—12—16)(80岁)
青岛市
居住地中华人民共和国
母校山东大学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海水鱼类养殖
关闭

生平

雷霁霖1954年9月在山东大学生物系读大学本科,1958年7月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实习员,1980年1月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6年1月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1991年1月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历任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助理、养殖生态研究室主任、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等职[4],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3]2015年12月在青岛逝世。[5]

学术研究

雷霁霖系统研究了22种海水鱼类增养殖理论与技术,首先突破梭鱼等10多种鱼类的育苗工艺,相继构建起工厂化育苗的技术体系;1990年初担任首席专家,主持“中日合作”和“八五攻关”项目,创建了真鲷工厂化育苗新体系和新工艺,在中国国内开辟海水鱼类人工苗种大规模放流增殖技术;1992年起构建起“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被誉为“中国大菱鲆之父”。[3]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