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人(英语:Umbrella Man)是指在香港雨伞革命期间所拍摄的照片人物,后来引申至泛指参与雨伞革命及香港民主运动的抗议群众[1]。
背景
早在2013年年初,香港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健民和基督教浸信会牧师朱耀明提出发起占领中环行动,试图借由占领香港金融区中环的交通要道这一公民不服从行动,来让中国政府同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四十五条实施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其中占领中环主办单位认为香港应当依照《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遵循其中的国际标准公平实践“选举权”、“被选举权”和“提名权”的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普遍选举[2][3]。而如果政府对于这一平等选举制度之要求无法实现的话,占领中环主办单位则整个行动最终会以非暴力的占领模式进行[4]。反对者则担忧活动会受到非理性行为的影响,而可能的暴力冲突将会严重影响香港经济和市民日常生活。
从2013年至2014年期间,占领中环主办单位组织了3次商讨会,并且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方式举行6.22民间全民投票。之后主办单位亦将公民投票结果寄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但是对此政府则抱持强烈反对态度。
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有关201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的决议[5]。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否决了有关于公民提名之意见,明确提到将由1,200名界别分组成员组成提名委员会。之后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严密监督下,由2名至3名获得提名委员会过半票数者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候选人,之后才让香港民众直接选举,这项决定被视为是为了禁止香港民主派成为行政长官候选人的机会,即使获得参选也必须得到建制派委员的支持,是变相的“筛选”[6]。
占领中环主办单位原本预定在同年10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当天,对于框架决定作出实质的占领中环行动作为回应[7]。不过早在9月22日时,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和学民思潮便宣布发起为期一周的罢课行动,借由罢课的方式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退回所确定2016年香港立法会选举、201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的框架和候选人提名方案,以及反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改革报告、争取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的公民提名权和废除立法会功能组别,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重新启动政治改革咨询与重新提交报告等诉求[8][9]。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和学民思潮鼓励中学生与大学生参与罢课并应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事件之讨论,并且聚集在政府总部门外等地抗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然而政府的反应使得罢课行动逐步升级[10]。
9月26日晚上,学民思潮召集人黄之锋表示由于行政署突然兴建铁栏围封位于政府总部大楼前方的公民广场,因而要求重新开放公民广场予以公共集会。之后其率领数百名参与罢课行动的示威学生突破安全围栏,进占自2014年7月便长期封锁的公民广场,香港专上学生联会亦很快给予支持。集会人士随即分成两路,一部分人推开立法会停车场出入口大门,另外一部分人则从立法会综合大楼旁通道攀越3米高的围栏,进占公民广场。很快地警方将广场内的抗议群众包围并且限制其行动,最后镇暴警察在第二天进驻政府总部并且强制清场,总共拘捕74人[11][12]。发起罢课行动的学民思潮和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则继续聚集在添美道,而学生罢课的举动和香港警方的清场也使得大量民众聚集在政府总部附近表达支持。到了当天晚上8时至11时,学民思潮和香港专上学生联会更发起大型集会活动以要求释放学生,集会结束后示威群众仍然继续留守[13]。
相片
为了因应当晚局势,9月28日凌晨1时40分占领中环发起人戴耀廷宣布正式启动其提出1年又8个月的公民不服从行动,并且占领中环之行动将从占领香港政府总部作为起点[14]。在宣布启动占领中环后,香港警方在同日上午开始封锁政府总部,这使得示威群众无法前往添马支援占领人士,这导致群众于下午冲出夏悫道等主要干道。很快地数千名示威群众便占领了香港岛北部金钟两条东西向的交通要道,成功封锁了香港政府总部外的中央金融区主要干道[15]。其中示威群众在前往抗议现场的同时亦开始准备雨伞,准备雨伞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抗议现场的日晒雨淋等情况,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防御警察的胡椒喷雾喷射或者接近示威群众,也因此在抗议现场到处出现民众携带雨伞的景象[16]。之后许多面套保鲜膜和医用口罩等防护装备的示威群众数次尝试突破警方设下的封锁线,并且试图借由张开雨伞防御来抵御警方的胡椒喷雾之使用,进而扩大占领范围至政府总部周遭。
随后香港警务处同意镇暴警察针对抗议民众使用催泪弹,接连使用了87枚催泪弹尝试逼迫示威群众撤离占领现场[17]。随着催泪弹的发射一度使得大量示威群众短暂撤离抗议现场,然而大量新闻媒体在过程中拍摄到一名身穿黑衣、面戴口罩的男子,手持雨伞高举并且走过警方发射的催泪弹烟雾之相片。有关相片以及其他民众手持雨伞抵御的相片随即成为香港大规模民主示威的象征,而身穿黑衣者甚至被称作“雨伞人”(Umbrella Man)。其中“雨伞人”相片很快在Twitter上被转发超过数千次,并且在其他社群网站服务上也被广泛转载[18]。而许多群众也将这天晚上所拍摄的警方尝试以胡椒喷雾和催泪弹尝试驱散示威群众相片,陆陆续续标记为“雨伞革命”[19]。对于镇暴警察施放大量催泪弹和威胁开枪以驱散群众的做法,大量不满的示威群众除了前往占领金钟、中环与湾仔路段外,当天晚上包括铜锣湾、旺角和尖沙咀等人群密集地区也陆续遭到占领[1]。
由于示威群众试图以雨伞防御胡椒喷雾和催泪弹的举动,使得外国传播媒体普遍将此次行动称为“Umbrella Revolution”或“Umbrella Movement”,而中文直译便是“雨伞革命”或“雨伞运动”。另外也有香港民众将这次示威行动称作“遮打运动”,其中“遮”在粤语中为伞、“打”寄意行动以打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和推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为目标。同时“遮打”二字亦恰好呼应位于中环的遮打道,不过实际上遮打道并非有关行动的集结地点。
10月3日,美国杂志《时代》亚洲版中以香港的示威行动作为封面专题报导,其中分别以“雨伞革命”(The Umbrella Revolution)为主标题、“香港争取自由对中国而言是一次挑战”(Hong Kong's fight for freedom is a challenge for China)为副标题。在报导中指出香港当前情况是因中央集权所造成,并且使得香港人发现其在政治上的无力感[20]。而《时代》杂志在封面照片挑选上,则采用香港警方在施放催泪弹时黑衣男子双手手持雨伞的正面照,另外一旁还有同样遭催泪弹攻击的壹传媒董事会主席黎智英[21]。
后续
由于雨伞实际上并无法阻挡催泪弹所发射的刺激性气体,因此“雨伞人”拿着雨伞在催泪气体中行走的图像随即引起大众注意[22],甚至成为雨伞革命中民主示威活动的象征[16]。《商业内幕》形容有关“雨伞人”的相片将成为香港摄影界的标志影响,并且在往后多年仍然会不断提及[23]。而《今日美国》则是于评论了在催泪弹烟雾中行进的黑衣人,将之与过去1989年六四事件爆发后所拍摄的王维林阻挡坦克之形象相互对比,将其视为香港占领中环版本的“坦克人”(Tank Man)[24]。台湾资深传媒工作者杨泰兴则表示在催泪弹烟雾中持伞挺立的抗议身影,已经赢得了台湾民众的尊敬并且对于香港人有所改观[25]。而前德国之声中文部记者苏雨桐更是在Twitter上表示:“你们有枪我们有伞!”
除了新闻媒体外,许多示威群众也开始纷纷使用“雨伞革命”来称呼这次的抗议行动,并且把雨伞视为争取民主和团结的象征。“雨伞革命”和有关相片与影像很快便在各式社会化媒体广泛宣传而在世界各地广为熟知,然而随着香港抗议活动持续进行使得中国政府仍尽可能阻止相关骚动消息流传。早在9月28日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经下达审查指示:“各网站对香港学生暴力冲击政府和‘占中’相关信息一定要立即清理,有问题及时报告。严格管好互动栏目,坚决删除有害信息。要严格执行。[26][27][28]”这使得互联网审查人员迅速删除包括“香港”、“路障”、“占领中环”、“雨伞”等相关之讯息[29]。对此中国外交关系专家亚当·席格(Adam Segal)便认为随着时间经过中国政府将会封锁更多关键字,甚至“我们很快见会看见‘雨伞’遭到封锁”[30]。
之后占领活动的集会人士经常一起撑起手中的雨伞,显示团结及坚持[31]。而在10月1日所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升旗仪式上,至少有数千名抗议民众出现在升旗地点外围并且撑开象征性的雨伞,并且唱起歌曲《海阔天空》以表示不满[32]。而在稍后举办的国庆节酒会上,南区区议员司马文襟前贴上黄丝带,并在酒会会场上打开黄色雨伞,以表示希望将外面示威群众的声音带进会场[33]。
-
雨伞人之雕塑作品。
-
由雨伞堆砌而成的拼布罩篷
-
抗议地区的雨伞艺术品。
香港歌手黄耀明和何韵诗等人在占领行动展开后于社群网络服务发表了新歌《撑起雨伞》,这首歌由25岁的兼职音乐人罗晓彬作曲、林夕填词,之后在黄耀明、何韵诗召集下邀请了叶德娴、谢安琪、周国贤、卢凯彤及其他香港歌手共同演唱[34]。其中何韵诗表示歌曲在48小时内完成录制,并希望能借着歌词来传达对于那些为支持民主而不计个人前途得失者的支持[35]。在10月4日晚上,黄耀明和何韵诗前往香港专上学生联会于金钟举行的“全民反暴和平抗争”集会,带领现场民众合唱《撑起雨伞》等歌曲[36]。
不少艺术家在互联网上自发地为“雨伞革命”设计标语和口号,并起加上黄丝带来象征和平追求普通选举。其中视觉艺术家黄国才便开设Facebook专页以集合不同的设计,对此他指出 :“看到市民只是用雨伞抵挡,就感到对比是如此强烈,警方用残暴手法对付市民,但市民只是用雨伞。雨伞本是平常物品,如今竟变成象征反抗之物。[37]”而互联网著名漫画家巴丢草则根据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油画《自由引导人民》,另外改编了一幅命名为《雨伞领导人民》的漫画。对此他表示:“香港占中又过一夜,伞成为抗暴的标志,她不比剑锋利,不比盾结实,却保护香港民主自由的种子,待明天发出新芽![38]”
艺术家Miok也从手持雨伞男子在催泪弹烟雾中前进的影像获得灵感,而用木头制造一尊黄伞金人像摆在政府总部外以表达追求民主的决心[36]。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