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连(1928年12月6日—2013年1月6日),本名陈金连,台湾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彰化县 。日治时期即以日文创作诗,透过阅读大量的文学理论建立自己的诗想和风格,战后则改以中文写诗。一生服务于铁路局,铁路成为锦连思考与诗的生命场景,而有“铁路诗人”的称呼。曾获台湾诗人奖、真理大学台湾文学家牛津奖、笠诗奖、盐分地带文艺营台湾新文学特别推崇奖等奖项。
生平
1928年(昭和3年)12月6日出生于彰化,先祖是新北市三峡富裕茶农,父辈分产而家道中落。[1]父亲为总督府铁道部基隆站行李房工人,几度调升到彰化调度所运输主任,铁道生涯影响锦连一生,16岁毕业于铁道讲习所中等科暨电信科,任职于台湾铁路局电报室近38年退休,1996年依亲移居高雄,2013年1月6日白昼,锦连于高雄休憩中辞世,享寿85岁。[2]
文学活动
[3]锦连氏日治末期即以日文写诗,属于跨越语言的一代。1948年以〈在北风下〉日文诗作刊登于《潮流》上,并加入“银铃会”为最年轻的成员。
1964年《笠》诗刊创立,为发起人之一。暇余从事日本语教学经验二十余年。战后克服语言障碍后,以中文写诗,并翻译日文诗及诗论。曾获“荣后诗奖”。锦连在战前及战后写了四百余首日文诗,因没有园地发表,又无法用中文写作,因此有一段时间几乎完全荒废,1990年代退出《笠》诗刊以后,诗作大量增加,部分发表于《文学台湾》外,2002年并着手整理1952-1957所写日文诗作,将之自译为中文,以中日文同时出版《守夜的壁虎》及《夜を守りてやもりが……》二册。
早期作品发表于《军民导报》、《现代诗》、《创世纪》、《今日新诗》、《笔汇》、《现代文学》等刊物。作品曾入选《六十年代诗选》、《本省籍作家作品集10:新诗集》、《华丽岛诗集》、《台湾现代诗集》(日文)、《中国新诗选》、《美丽岛诗集》以及《1984台湾诗选》等。2003年出版中文诗集《海的起源》,日文诗集《支点》,据此与早年出版之《乡愁》、《挖掘》、《锦连作品集》综合观察,才能较完整一窥锦连诗学世界的全貌。
2004年11月7日获真理大学“台湾文学家牛津奖”,并举办“锦连创作学术研讨会”。2008年5月2日明道大学举办“锦连的时代——锦连诗作学术研讨会”。在台湾本土诗坛的地位,愈显重要。
评价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