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136°N 116.07829°E / 40.08136; 116.07829

Quick Facts 醇亲王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醇亲王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海淀区
分类古墓葬
时代
编号8-0168-2-001
认定时间2019年10月
Close

醇亲王墓,俗称七王坟,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地区的妙高山东麓,是清代醇亲王奕𫍽及其福晋叶赫那拉氏的园寝。该园寝始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共修建阴宅和阳宅两部分。同治十三年(1874年)基本建成。光绪十六年十一月(1891年)奕𫍽病逝后,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葬入。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园寝正式完工。此后园寝建筑有所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阳宅部分为机关所用。2019年10月,醇亲王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奕𫍽是清宣宗的第七子,清德宗生父[1]:84清文宗即位后获封为醇郡王[2]。清同治七年(1868年),获得慈禧太后准许,奕𫍽开始筹建墓葬,并最终选中了妙高山东麓的一块区域[3]。墓地所在地在金代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的香水院[4]:329,明代曾于此修建法云寺。同治九年(1870年),奕𫍽在选定的墓址旁兴建了多处临时住所[3]。同治十一年(1872年)奕𫍽正式获封醇亲王[5]。同治十三年(1874年)墓葬主体基本建成[4]:329,此后不久位于墓葬北侧的阳宅,即退潜别墅也修建完成,阳宅自此成为奕𫍽的避暑之地[3]。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丁亥(1891年1月1日)病逝,光绪十八年(1892年)葬入墓中[6]。此后其余福晋陆续葬入墓园中,此外另建造了营房、月台等附属建筑,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全部完工。1900年,义和团曾在醇亲王墓设坛,之后八国联军焚毁了该园寝的多处建筑[7]:137。1933年,阴宅享殿被毁[8]抗日战争爆发后,醇亲王墓遭到盗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退潜别墅和墓葬的部分石料被挪作他用,而退潜别墅整体被商务部机关服务局用作机关驻地[3]文化大革命期间,醇亲王墓阳宅被作为五七干校驻地[1]:84。1984年,醇亲王墓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4]:329。1990年2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了醇亲王墓的保护范围,包括阴宅、阳宅在内的所有建筑和附近花椒湖的山石与石刻全部算入保护内容,阴宅南墙外的娃娃坟坟墙部分则算入Ⅰ类建设控制地带[9]:221-224。1999年,碑亭得以重修[8]。2004年,醇亲王墓阴宅部分开始修缮[1]:84,2005年4月12日完工[10]:313。维修后的醇亲王墓成为西山的一处重要景点[7]:138。2019年10月,醇亲王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

结构

醇亲王墓位于妙高山东麓,依山而建,自东向西随山势逐渐升高,东西长200米,南北宽40米,共可分为阴宅和阳宅两部分[4]:329。此外在别墅东北侧修建有马圈,西北侧修建有暂安处。阴宅西南侧山泉的发源地留存有大量奕𫍽所作的石刻,如“一卷永镇”、“插云”等[3]

阴宅

墓地最前方为神道,长50米,宽约8.5米,建有123级石阶,石阶西侧建有一座方形碑亭,黄琉璃瓦歇山顶,四面开门。碑亭内为神道碑,碑上文字用满汉双语书写。碑亭后开有一条月牙河,月牙河上建有一座单孔神桥。神桥后建有祾恩门和南北朝房,祾恩门后原为享殿,现已毁。享殿后有4座宝顶,正中为奕𫍽和嫡福晋叶赫那拉氏的合葬墓。该宝顶东北侧5米处另有1座小宝顶,墓主人为奕𫍽的侧福晋颜扎氏;东南侧5米处有2座宝顶,分别为亦𫍽的侧福晋刘佳氏和李佳氏。宝顶前立有一块“懿旨追封”碑[a]和一块“古树枯朽记”碑。四座宝顶西侧有多处醇亲王手书石刻。墓地四周建有围墙,南墙外另有一座院落,院内有几座奕𫍽早夭的子女的坟墓,俗称娃娃坟。墓地北侧开有一扇小门通向阳宅。除上述建筑之外,墓园内种植有大量树木,包括白果树和白皮松。[12]:542[13]:82-83[1]:84[7]:137[8]

阳宅

阳宅即为退潜别墅,位于阴宅北侧,是一座五进四合院。最东侧的大门门额上挂有“隔尘入胜”匾额。第一进院落有一排共15间东房,是为看守的住处和车马库。该进院落北侧另开有一扇小门。西侧的第二进院落左右各有两棵松树。西侧有五间正房,名为纳云堂。南侧和北侧各有三间厢房,分别名为待月轩和抚松室。北厢房西侧开有一门,通向北侧的一座跨院,院内正中为小花园,四面墙下均有假山,假山上建有一座小型六角亭,东南方向假山上题有“拨云蹬”字样。院内假山还有一个山洞,洞口刻有“藏真”二字,洞门外有瀑布。花园内有一块“醇亲王墓选址”碑。第二进院落正房两侧各有一扇小门通向第三进院落。第三进院落为奕𫍽的寝院,正中间为花圃,正房北侧建有一座流杯亭,亭已毁,仅存亭座。亭北建有一座跨院,跨院内为王府的女眷住处,建有一座二层坐北朝南的楼。寝院西侧还有一进院落,两个院落之间隔着一座名为“濠梁桥”的石桥。第四进院落分有里外院,外院南北各有一排3间房屋;内院西侧有5间正房,两侧各有一间耳房,南北两侧则各有3间配房。第五进院落为纳凉赏月的地方,仅有2间房,空地上安置有藤萝架和石桌与石凳。[12]:542[13]:82-83[1]:84[3][8]

参见

注释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