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韪(2世纪—201年),巴西人,东汉末年官员。

生平

太常江夏人刘焉看到汉朝王室多难,向汉灵帝建议:“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离叛。宜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本来想求领交阯避祸的刘焉因听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改向朝廷请求为益州牧。于是刘焉被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董扶也担任蜀郡属国都尉,太仓令赵韪亦辞官追随刘焉,同赴益州。[1]

兴平元年(194年),刘焉发背疮而死。赵韪等认为刘焉之子刘璋温仁,保其为益州刺史,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刘璋部属沈弥、娄发、甘宁起事反对刘璋,失败后,叛军入荆州避乱,刘璋遂令赵韪为征东中郎将对付刘表,赵韪进军荆州,屯兵朐忍,未有战果。[2][3]

赵韪之乱

刘焉入蜀之初,曾招集自南阳三辅流入益州的难民,组成一支军队,号称“东州兵”,刘璋任益州牧后,因性格懦弱,东州兵常常倚势欺凌当地居民,刘璋无能约束,赵韪素得人心,刘璋令其安抚。

建安五年(200年),赵韪利用益州百姓怨恨之心,赵韪先以是收买荆州地方官,后联合益州本土大族起兵反叛,获得了益州势力和民众的支持,蜀郡广汉犍为等地纷纷响应,势力甚盛。[4]

建安六年(201年),赵韪围攻成都,东州兵恐一旦失败被诛,奋勇力战。赵韪败退江州,部下庞乐、李异此时反叛,攻击赵韪军,杀死赵韪。[5][6]

评价

  • 胡三省曰:“赵韪随刘焉入蜀,将以图富贵,而卒以杀身。行险以徼幸,不如居易以矣命也。”(《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