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越南共和国国旗,又名黄底三线旗,旗面为黄底,中间有三条红色条纹。这面国旗在1948年由画家黎文第设计,成为越南国和越南共和国的国旗,1975年越南共和国灭亡后被废除。目前黄底三线旗在越南国内被禁止使用(与越南战争有关的宣传电影除外)。现在越南以外的反对共产主义政权的越南裔移民(特别是越南船民后裔)仍广泛使用此旗作为民族象征。美国南加州和德克萨斯州的越南人聚居区普遍有此旗长期悬挂。[1]2005年,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议会通过决议,规定三线旗为越南在该市的代表旗帜。[2]
红、黄二色始终是越南旗帜的主色调,此色调早在西山朝便已出现。
三线旗原本取自乾卦图案,乾卦为六十四卦之首,代表“天”。乾卦在先天八卦方位中代表南方,代表越南处于南方,阮朝国号(1839年起)亦是大南;1945年的越南帝国国旗则取离卦,在后天八卦方位中南为离卦。[原创研究?]
1948年6月2日越南临时中央政府总理阮文春中将签署政令颁布了黄底三线旗的设计,5日在下龙湾附近与法国签订《下龙湾协议》时首次升起,随后成为保大皇帝受法国政府扶植建立的越南国的国旗,1955年吴廷琰建立的越南共和国亦继承了此旗。
越南共和国官方解释国旗含义为:黄色代表黄皮肤(或代表越南土地),红色代表鲜血(或代表越南人民与鲜血),三条红色横线代表北圻、中圻、南圻三个地区(或代表“自由”、“民主”、“人权”)。
1975年,越南共和国灭亡后,至今三线旗仍然是国外反对越共政权的越侨人民普遍使用的民族标志。
1975年,北越政权灭亡了南越,在越南南方建立过渡政权“越南南方共和国”,废除黄底三线旗,采用一面金星红旗的变体旗帜(下半部分为蓝色)。直到次年南北统一,金星红旗成为全国的国旗。
有观点认为1890年成泰帝下诏使用三线旗作为国旗,一些学者也声称这是越南第一面真正意义上的国旗,而非代表王朝或君主的旗帜。然而这个观点遭到了世界旗帜网的反对,并指出成泰帝时代的画作并无三线旗出现,相关的网络言论皆不可信。[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